人物

《草間的自我消融》年輕時期草間彌生激進大膽的一面

雖然我們知道年輕時期的草間狂放大膽而且不畏挑戰,但是用文字敘述總是比不上圖片與影片的視覺衝擊。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回到她年輕時期,特別是在間接帶動年輕激進派藝術家發揚光大的60年代,一起來看看她激進不羈的一面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3/25

母親們的救星!他是第一位提倡洗手的醫生,卻被認為是「醫學叛徒」

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意正視錯誤本身。100多年前,當他說:「是醫生們自己受污染的雙手和器械,把災難帶給了產婦。」等待著他的卻是無邊的謾罵、諷刺與迫害,47歲的他英年早逝,在精神病院中去了天堂。他是一位平凡的產科醫生,也是一位勇敢的鬥士。他將自己發現的謬誤公之於世,並為改正這個謬誤奮鬥了一生。
By 時報出版  |  2020/03/24

人都要先吃飽才能談理想!台裔插畫家揭露闖蕩紐約時尚界必備技能

Nina Edwards,若不認識,會以為是位道地的美國人。中文名黃致彰,現居紐約,台裔美籍,活躍於美國和台灣的時尚插畫家、策展人,現於紐約知名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教授時尚插畫與授權相關課程,也擔任Style Fashion Week時裝週駐場時尚插畫家,同時為台灣駐紐約文化部顧問。
By BeautiMode  |  2020/03/21

新冠肺炎是地球的奇異恩典?荷蘭趨勢專家Li Edelkoort:我期待它帶來的新價值

來自荷蘭的權威趨勢專家Li Edelkoort,向來不吝於指出時尚產業的各種積弊,近期她於南非開普敦的Design Indaba年會上,發表她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看法,她認為,這波疫情雖然嚴峻,但從永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疫情對於抑止失控的消費主義,以及現代人過度依賴航空旅行的惡習,仍然有正面的作用。
By BeautiMode  |  2020/03/18

紐約藝術|萬白叢中一點黑 穿著ARMANI塗鴉的Basquiat

「我不是黑人藝術家,我是藝術家。」 紐約的街頭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曾這樣說過。他的作品《無題》在2017年紐約的蘇富比夜拍中,以超過1億美金創下美國藝術家最高價紀錄,超越了安迪沃荷。而他短暫的人生,至今仍深深影響著這世代的藝術。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3/14

廚房紙巾也能化為藝術品?藝術家Sourabh Gupta:創作是為了有家的感覺

如果給你一把剪刀、一瓶膠水,再加上一把放大鏡,你能用日常用品創造出什麼樣的作品呢?定居紐約的印度藝術家Sourabh Gupta,將廚房紙巾包裹在隨處可見的小物件上,然後小心地塑形,最後用食用色素染色,創造出栩栩如生,又獨一無二的紙藝花朵。
By BeautiMode  |  2020/03/10

痲瘋病人生下嬰兒該怎麼辦?為每個苦難的生命帶來愛與希望的「台灣德蕾莎」

樂生院很多院友會隨身攜帶與孩子的合照。照片中的院友如此年輕漂亮,如今卻再也無法回復原來的樣貌。還有孩子呢?都到哪裡去了?過得可好?對院友來說,那絕對是比失去完好容顏更大的痛。
By 啟示出版  |  2020/03/08

她無所畏懼!連家人都不敢接近的痲瘋病患,她親手將點心送到他們手中!

聖經中,耶穌身旁總聚集了痲瘋病人、罪犯等社會邊緣人,祂怎麼說呢?「我病了,你們來看我。」沒有提到複雜的醫療技術;而是有人關心、親自來探望,本身就具有療效,也比什麼都重要。蔡信生說的話再度在理蓮腦海中響起:「都沒有人理我們。」
By 啟示出版  |  2020/03/07

如果你覺得世界不夠好,那就改變它吧!不斷為台灣社會需要「補破網」的美國奶奶

再次抵達台灣,理蓮初期仍扮演著雅各「妻子」的角色。一九四七年晚春,兩人即進入山區。沒多久,台灣東部有一支由門諾會宣教士組成的「山地巡迴醫療團」進駐。門諾會標舉「你的行動,是你禱告的禱詞」,期盼以行動來改變世界。
By 啟示出版  |  2020/03/05

天心:愛情沒有對或錯,而是能不能夠尊重對方

開朗的氣質、自信而柔美的笑容,熱愛表演的天心,總是能在舞台上帶給觀眾無限驚喜,她就像是個溫暖的鄰家大姊姊,舉手投足釋放的氣場魅力,幻化無限亮眼丰采。 從歌手、主持到戲劇,天心總是能在各個領域都寫下屬於自己的代表作,穩健的台風和演什麼像什麼的靈魂,更讓她在第46屆金鐘獎上,以《我的完美男人》一片奪下金鐘獎最佳女主角,那年的她,不僅擊敗呼聲最高、《犀利人妻》的隋棠,還打破他人從不看好的偏見,一舉立下人生展新的里程碑。
By 遠見雜誌  |  2020/03/02

Alexander McQueen逝世十週年!瘋狂創意背後其實有強大技術基礎支撐

我們在肆虐全球的冠狀肺炎(Coronavirus)風暴中,迎來了我們失去Alexander McQueen的第一個十年。 這陣子紛紛收到朋友在呼喊要我解析McQueen時期,他創作的版型及破解他服裝的一些謎團。這樣說好了,McQueen在16歲受到媽媽的鼓勵,去了倫敦的薩佛街(Savile Row)傳統西服店當學徒,累積了非常深厚且強大的技術基礎,講白的說,他那秀場上瘋狂的版型和無限奔放的創意,其實是建立在他穩固且深藏不露的服裝製作與構成的基礎上面。
By BeautiMode  |  2020/02/29

沒有「她」,NASA不會是今天的模樣!穿裙子的電腦—電影《關鍵少數》原型數學家凱薩琳強森

在2017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當然,這裡說的不是頒錯獎的大烏龍,而是在一堆奔著小金人來的演員中間,卻有一位非裔女數學家混在了其中。原來她就是被奧斯卡提名的電影《關鍵少數》中的原型人物,NASA 的超級女英雄—凱薩琳.強森(Katherine Johnson)。
By 時報出版  |  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