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設計

張漢寧×「臺北蓋水」萬華篇:一片鑄鐵銘鐫老城區的舊與美

「臺北蓋水」人孔蓋美感計劃,首發系列挑選臺北市萬華、大同、中正以及南港四個城區,將此鑄鐵為材,質地厚重且色調黯淡的公共工程物件,透過設計詮釋,重新賦予人孔蓋文化內蘊與地方風情。操刀萬華區人孔蓋的桔禾創意整合團隊,在總監張漢寧帶領下,把目光凝聚於萬華這處老城區的古蹟與宗教信仰活動,打造出「轉動萬華」以及「萬華日夜巡」兩款繽紛且圖騰如版畫的人孔蓋。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4/06

塵封舊物的第二春!她這樣做,讓廢棄聖誕卡重獲新生

五○年代,一個五官深邃的外國女人說著流利的台語,在台灣當時還處在農業社會、相對封閉保守的氛圍下,委實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如果可以再多點什麼,豈不是吸引力更大嗎? 理蓮想到美國聖誕節,人人往返寄送的聖誕卡片—灑滿金粉、聖嬰、聖誕老人……那麼美國,那麼夢幻。 可以先唱一首歌,然後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會唱,就可以得到五張卡片。」孩子們一定會爭相把詩歌記住,上台唱歌吧?這樣不是就會吸引更多群眾湧進來嗎?牧者或傳道人便可藉機向更多人傳講聖經呀!
By 啟示出版  |  2020/04/05

Pratìc Design──從瑰麗到詩意,用紙藝捕攝人間百景

羅馬,一座素以磅礡風格、尺度恢弘建築聞名的城市,駐點在此的紙藝工作室Pratìc Design彷彿嗣承裡頭文化血脈,憑著精湛技術和組織場景的視覺化能力,靈活幻用紙媒材,將樓閣、船艇、劇場、樂器等人類文明生活的景物,猶似工筆畫般,從主體到細節如摹如繪加以詮釋。但Pratìc絕非毫無生氣的寫實主義,留點心思翫賞創作者對紙雕場景的布局,就能讀出裡頭濃縮著故事;若更深層一點探望,亦將察覺自己某個經驗驀然被擺進了作品中,能在記憶裡摸索到相近的片段。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4/04

辛普森、皮卡丘、火影忍者……繪出年輕人共同記憶 藝術家Daniel Keogh:人們可以從中創造出自己的故事

恐龍玩具、任天堂搖桿、芝麻街、藍色外星人……乍看澳洲插畫家Daniel Keogh的作品,好似一間許久沒整理的陳年倉儲,堆滿十三歲男孩的舊玩具,有些似乎對物主意義深刻,有些只是不重要的物件,每一觀者都有不同的故事。
By BeautiMode  |  2020/04/04

揭開瘟疫的神祕面紗!用生命守護人類健康的細菌學之父

瘟疫,是對於具有傳染力的疾病的通俗說法,「瘟,疫也。」在中國的史料中,很早就有關於「瘟疫」的記載。《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記載。東漢時期的《傷寒雜病論》也說過:「建安紀年(西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By 時報出版  |  2020/04/03

待在家也要看盡天下典藏!宅居防疫不可錯過的15間線上博物館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至今,疫情已延燒至全球,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各國紛紛強制學校停課,關閉圖書館、博物館等非民生必需公共設施,但多虧發達的現代科技,許多重要博物館雖然被迫關閉,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仍可透過線上博物館觀賞展品,《Beaui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大家精選15間目前已閉館,但提供線上導覽的博物館,為你宅居在家的防疫生活增添文化氣息!
By BeautiMode  |  2020/04/03

14天不出門的居家生活!來自設計師的家居提案

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許多人需要居家隔離14天或是在家上班,社群媒體上也因此出現許多與家人相處時間過長而產生的倦怠、爭執,「家」的複合功能也漸漸開始被討論,到底需要多少的空間面積以及格局,才能夠讓彼此舒適的工作,並同時得到適度的休息呢?
By BeautiMode  |  2020/04/02

長輩們的童年回憶!舊酒廠變身懷舊柑仔店 這些玩具你玩過嗎?

隨著時代演進,科技進步,不少事物都逐漸淡出在我們的生活裡,有些甚至成為時代的眼淚。公視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神還原1980年代中華商場的樣貌,讓不少網友直呼感動;而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這裡最古老的酒精倉庫,經過改造後,也搖身一變成為懷舊柑仔店,讓長輩們能夠重拾童年回憶,年輕族群也可體驗步入數位時代前的濃濃古早味。
By BeautiMode  |  2020/04/01

專訪|臉書谷歌指定合作,推動設計平權的瑞典女孩─Linn Fritz

住在倫敦的瑞典設計師兼插畫家Linn Fritz,為了「女孩女孩-國際圖文藝術創作特展」2019年11月30日的開幕記者會特意來台,並為台灣觀眾辦了講座,講述她在歐洲推動設計平權的歷程。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3/31

這些神祕文字只有女人懂!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

中國湖南省,一種神祕的文字悄悄流傳超過百年,只有女人讀得懂。女人用它傾訴心事、結交姊妹、祝賀祭祀 ──「女書」是女性限定版的社群密碼。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斐玟走訪田野,探查女書、女歌、哭嫁文化,女書不僅是特殊的文字系統,還乘載了沉甸甸的女性生命史。
By 研之有物  |  2020/03/30

離遠點就不著火!藝術家以火柴動畫傳達社交距離的力量

洛杉磯藝術家夫婦Juan Delcan和Valentina Izaguirre,使用iPhone製作了一部小動畫《安全火柴》(Safety Match),以並列火柴的點燃,來說明社交距離的影響。這部影片至今才上傳一週,已經有九十幾萬人觀看。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3/30

從一把手風琴開始!改變台灣百萬生命的美國人妻宣教士

騎著一輛淑女型腳踏車,創立起台灣第一個扶輪社。考量到來台灣的美國人需要一間給孩子就讀的學校,因此參與創辦了「台北美國學校」。目睹台灣神學院周圍有許多喝酒的美國大兵,可能對神學教育發展有礙,是以憑藉著與蔣介石良好的關係,將神學院搬遷到陽明山;還在黃彰輝牧師的奔走下,創立了玉山神學院…… 就這樣,雅各竟然一口氣身兼了五十四個委員會的職務,回到家,就難免會與理蓮提及教會的相關因應狀況。
By 啟示出版  |  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