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名不正、言不順!四不像的台灣文創產業亂象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今年走入第15個年頭,最近爭議性愈來愈大、批判聲音愈來愈多,許多廠商將文創冠在前頭,打著文創旗號企圖吸引消費者,一個個新文創名稱接連出現;「文創夜市」、「文創小吃」、「文創豪宅」、「文創園區墓園」,或許未來也會有「文創檳榔」、「文創香煙」、「文創情趣內衣」「文創保險套」,連八大行業也或許會出現「文創酒店」一詞,你可以說它光怪陸離、一堆亂象,你也可以說它新潮創新,這樣的新文創名詞,將來只會更多。
By BeautiMode  |  2017/08/02

穿越時光迴廊 老照片揭露七〇年代造型美感

在電視和網路尚未普及以前,人們的美感是如何被形塑出來的呢?大眾文化又和藝術有甚麼關聯呢?臺北市立美術館新展「為了一種現代的視覺:七〇年代跨域的造型感」展出台灣1970年代的文化產物,從電影、雜誌、攝影與藝術領域探索藝術和美感的形成,展覽從7月14日展到9月17日。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7/07/29

外國人看面相 這種長相天生會犯罪?跟著醫師一起探討西方的「顱相學」

關於面相,中西方有不少相似的諺語,例如「人不可貌相」 英文是「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或者「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諺語歸諺語,雖然提醒我們不要以貌取人,但這還是大家的通病。
By 時報出版  |  2017/07/15

Salvatore Ferragamo《1927 The Return To Italy》特展 帶你重返「夢鞋匠」的源起

都說1920年代是美國的黃金時代,但時尚界鞋王Salvatore Ferragamo卻在這個經濟發展的巔峰,選擇回到了家鄉義大利。而這片土地,又帶給了他什麼樣的靈感和資源,使Salvatore Ferragamo就此成為鞋界霸主?
By BeautiMode  |  2017/06/28

150年前的人也超討厭星期一!醫療史上首例因星期一症候群集體住院的員工

相信企業主和勞工都有點害怕星期一, 因為某些人在星期一早晨進辦公室,不只看起來精神不振,甚至臉色蒼白,始終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公事上,有的人還會感到沒來由的頭痛與胸悶,無法進入工作狀態......
By 時報出版  |  2017/06/26

全球時尚資料庫 Google與180家機構合作線上策展

數位巨人Google與180家博物館、教育機構推出線上藝文專題展覽《我們穿著的時尚》(We Wear Culture:The stories behind what we wear),在Google藝術與文化(Google Arts & Culture)平台上呈現織品與人類歷史層層相依的脈絡關係。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