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30年打造跨界時尚!她從董陽孜的「無」為漢字找未來 DEPLOY創始人及設計總監潘貝寧 融合中英經歷、建築與設計

(本文經《遠見雜誌》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旅英30年打造跨界時尚!她從董陽孜的「無」為漢字找未來(1).jpg
DEPLOY創始人及設計總監潘貝寧。(圖/遠見雜誌)

書法大師董陽孜2016年起開創「讀衣計畫」,要以文字藝術為引,跨界時尚,為漢字的未來開路。今年第三屆的「讀衣III」,6位設計師中,卻有一名旅居海外多年的設計師潘貝寧。她是誰?台灣長大,又融合了英國倫敦近30年生活經驗,她會如何詮釋「無」?

黑與白、平面與立體、書法與服飾,一場藝術與時尚的跨界展「讀衣III」,由書法大師董陽孜擔任主要策展人,從10月20日至11月5日,在台北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西1西2館登場。

2018年的「讀衣III」是董陽孜為期五年「讀衣計畫」的第三年。2016年秋末,董陽孜首度邀集多位華裔新生代服裝設計師,由董陽孜揮毫出題,讓參展設計師根據考題設計服飾,展覽命名為「讀衣」。

「無」形之美!《讀衣III》時尚X藝術跨界展 以時裝體現文字線條

旅英30年打造跨界時尚!她從董陽孜的「無」為漢字找未來(2).jpg
書法大師董陽孜。(圖/遠見雜誌)

今年是「讀衣」第三屆,與前兩屆不同的是,首度出現以漢字「無」為考題。董陽孜親筆寫下22幅「無」,涵蓋草、行、楷、隸、篆書的不同字體,讓參展設計師做為發想靈感。

本屆為自在工作室、團團文創共同主辦,空間由建築設計師簡學義操刀,加上燈光設計師林克華聯手將無的「形」與「意」藉由空間語言釋放,打造富含詩意與人文情境的空間。

集合6位設計師創作。除了來自台灣的周裕穎、陳劭彥、蔡宜芬,也加入北京的李迎軍和鄒游,以及旅英華裔的潘貝寧,共呈現30組作品。

其中,來自最遠的倫敦設計師潘貝寧,在國際間名氣不小。

《讀衣III》華山開展!用時尚解構文字 六位設計師挑戰「無」中生有

旅英30年打造跨界時尚!她從董陽孜的「無」為漢字找未來(3).jpg
潘貝寧(圖右)與她合夥人Tosin Trim(圖左),雙方自2006年前就一起打造deploy,這次五套作品的帽飾皆由Tosin設計。(圖/遠見雜誌)

身為服裝設計系博士,劍橋大學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碩士,潘貝寧於2006年創立DEPLOY品牌,結合設計客製化及永續時裝的環保概念,曾獲英國Drapers Award獨立品牌亞軍及歐盟40大新興品牌殊榮。2016年《遠見》便關注到她,曾報導潘貝寧,將她列名《新台灣之光100》一書。

今年44歲的潘貝寧,在台灣出生,高三時到英國求學。她是台灣知名建築師潘冀和已退休的海洋大學講座教授孫寶年的二女兒。

19日「讀衣III」的貴賓晚會上,會場擠滿來自政商、文學、藝術領域的知名人士搶先觀展。潘冀和孫寶年夫婦也現身其中,談起這位寶貝小女兒,夫婦倆滿是驕傲之情。

玩轉綠時尚 旅英設計師潘貝寧自創品牌DEPLOY與誠品AXES齊打造永續時尚快閃店

旅英30年打造跨界時尚!她從董陽孜的「無」為漢字找未來(4).jpg
潘冀(圖右)和孫寶年(圖左)夫婦與二女兒潘貝寧合照。(圖/遠見雜誌)

孫寶年開心地指著身上服飾,強調正是女兒的作品,「她總是很多創意,一衣多穿、時尚又永續,」對於DEPLOY品牌理念,孫寶年如數家珍。潘冀在一旁補充,英國BBC至今共報導過潘貝寧7次。

旅居英國近30年,2015年起,潘貝寧每年至少固定回台兩趟,為她的服飾品牌舉辦展售活動。隨著本次參與「讀衣III」展出,她也帶著DEPLOY回到台灣,在台北華山舉辦六天的DEPLOY TAIPEI POPUP(快閃店)。

潘貝寧維持她一貫的設計理念,不追逐當季流行,而是保有自我風格,從不刻意為當季設定主題,重點還是在提供美觀和功能,「為女性雕琢身材,提供她生活所需的衣物,」她形容。

她的堅持還有一衣多穿,比如可拆卸的袖子、讓外套一秒變背心,或者可獨立成上衣和裙子的洋裝等。

在每季的DEPLOY發表會上,潘貝寧總是堅持,在走秀一開場,模特兒身上的服飾都是前一季款式與新一季的搭配。為了就是讓顧客看到,「不需要把上一季的衣服丟掉,」她強調,永續時尚環保是品牌最高價值。

這次參與「讀衣III」,潘貝寧4月份接到邀請,5月回台參加第一次會議,聽著董陽孜親自講述辦展理念,深深被打動。即便手上工作馬不停蹄、常常在各國飛來飛去的她,仍然投入大量心力發想、設計、與團隊討論製造方式。四個月時間,完成五套作品。分別定名為:力道、頓挫、對稱、切割、飛舞。

旅英30年打造跨界時尚!她從董陽孜的「無」為漢字找未來(5).jpg
圖左起依序為頓挫、飛舞、切割、對稱、力道。(圖/遠見雜誌)

一,力道,是潘貝寧對於董陽孜老師的第一印象。她透露,不論是聽到董陽孜親自講述「讀衣計畫」初衷,亦是從「讀衣III」紀錄片所見,在比身軀還大上好幾倍的宣紙上,董陽孜一氣呵成的揮毫,那股力道的不可思議,激發潘貝寧為「讀衣III」創作出第一套作品,有著宛若董老師筆觸一般剛勁有力的線條。

二,頓挫,則是書法相當重要的技巧。潘貝寧觀察,頓挫是西方畫作中沒有的概念。從筆觸、運氣、停頓,一種「有」跟「無」之間的關係,充滿意境。因此在她這第二套作品,有著較多的留白,提供視覺一種充滿呼吸的空間。

三,對稱,靈感來自董老師的一幅隸書。潘貝寧認為的對稱,也含有平衡之意。在她眼中,中國字本身極具平衡之美。具有模組化特性。不管不同字根如何組合,當字型完成,就是一種對稱、平衡的狀態。

四,切割。同樣取自她對中國字模組化結構的概念發想。將不同類型的服飾,切割拆解後,再重組出全然不同的風格。觀察這套作品,彷彿有著男士西裝的影子,又像是燕尾服。

五,飛舞。靈感源自董陽孜的草書。設計方式採用明顯的黑白對比、全套幾乎沒有筆直線條,取而代之的是瀟灑怡然的流雲流水。潘貝寧闡述,任何專業到達一定境界後,才能飛舞,因將此套定為最後一套作品。

潘貝寧感性吐露,此次是她旅居出國這麼多年,第一次具體、明確、很有意識的,把自身中華文化底蘊,加上英國工作生活多年的積累,兩者具體的帶進設計當中。

華人時尚走向國際就靠它?《讀衣III》共同策展人馮亞敏:這是台灣非常好的機會

旅英30年打造跨界時尚!她從董陽孜的「無」為漢字找未來(6).jpg
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圖/遠見雜誌)

其實,潘貝寧小時候就相當喜愛寫書法。她回憶國小時,學校會發練習簿讓大家帶回家練毛筆,同學們覺得寫毛筆字很痛苦,好多人只寫「大、中、小」等筆畫簡單的字,但她卻自己跑去買帖子、回家臨摹。當年出國前,就讀師大附中第一屆美術班,也接受過書法和國畫的磨練。

潘貝寧笑說,因為這次合作機緣,她還特別請爸媽把家裡毛筆寄到英國,讓她重新練起毛筆字。

「讀衣III」不僅是文字藝術與時尚設計的跨域共創,更是承接中華文化與文字的展演平台,以及世代間的文化接力場。共同策展人馮亞敏表示,希望透過時裝體現文字線條之美,讓年輕世代懂得用自己的文化敘述自己的時尚,證明漢字文字藝術也能走向國際。

已屆高齡的董陽孜在展前導覽會上,更感性致詞,「沒做完這件事,我還走不了!」

文化融合與跨界傳承,透過潘貝寧的歷程與她的作品,寫下一道深刻的印記。

(本文經《遠見雜誌》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故宮資料庫成時尚寶盒!台灣設計師跨界饒舌 爆發嘻哈魂
期間限定!全球最美咖啡廳見證威尼斯300年歷史 跨界聯手ApuJan快閃台南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