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

(本文經《LADYMAX》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jpg
商業策略容易複製,但最終區分高下的仍然是品牌內涵。(圖/LADYMAX)

毫無疑問,中國市場正成為奢侈品牌的必爭之地。

20年前,也就是奢侈品牌剛進駐中國市場的時候,最重要的信念恐怕是維護品牌形象,在消費者面前保持神秘感,但近兩年來,事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隨著中國市場的戰略重要性不斷提升,奢侈品牌開始認識到中國市場的差異性,為吸引本土消費者制定越來越多有針對性的行銷計畫。從2017年開始的七夕行銷和「流量明星」代言大戰,足以可見奢侈品牌爭奪中國市場份額的激烈程度。而在這背後,還有漸趨複雜的市場形勢和變幻莫測的消費者需求。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消費群體,中國市場都顯得過於特殊,奢侈品牌幾乎沒有可複製的統一模式。

有分析人士認為,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對奢侈品牌也開始失去新鮮感,憑藉品牌logo就能輕鬆把奢侈品賣出去的時代已經結束,因此奢侈品牌必須變得更加鮮明、更加銳化、更有辨識度才能持續保持吸引力。

就目前而言,奢侈品牌在中國嚴重依賴「流量明星」增加曝光,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而普通品牌的產品趨向精緻高檔,奢侈品牌與普通品牌之間的距離不斷被拉近,只有「品牌銳化」才能夠維持奢侈品牌的獨特性。

Prada確實是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異類」。

「異類」Prada

日前,康泰納仕集團旗下360度數位及平面媒體《Vogue Film》在其主辦的「Vogue Film時裝電影盛典」活動上,推出了六支以文學為創作靈感的時裝電影。其中一支是由張末導演,黃渤、杜鵑、廖凡主演的《夢·鏡》,故事創意源於莊周夢蝶的詩化哲學。電影意在表達當代都市人在各自的生活軌跡上忙碌奔波,但在既真實又虛幻的物化社會中,渴望回歸真我的主旨。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2).jpg
圖為由張末導演,黃渤、杜鵑、廖凡主演的《Vogue Film》時裝電影《夢·鏡》。
(圖/LADYMAX)

為繼續強化影像業務,康泰納仕旗下《Vogue服飾與美容》於2017年5月正式推出《Vogue Film》,該企劃的定位是讓讀者理解作品背後的電影文化,用電影的思維、戲劇化的張力和精良的製作,以讀者更有代入感的方式來詮釋時裝和形象風格。除了數位全通路發布影片,《Vogue Film》平面雜誌在每年6月與11月出刊。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時裝電影,這部短片還有另外一個主角,即Prada最近推出的手袋Prada Sidonie。該款手袋在設計元素上與2000年春夏女裝系列中的原版手袋相呼應,於2019早春系列首次亮相。片中拿著這款手袋的是多年來與Prada合作十分緊密的杜鵑,其本人的獨特氣質在與Prada的長期合作中已穩定地成為該品牌女性形象的一部分,因此在這部時裝電影中,Prada Sidonie手袋與杜鵑的組合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

Prada早春大秀移師紐約!90年代Ugly Prints回歸 復古狩獵帽凱特摩絲早戴過?!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3).jpg
時裝電影《夢·鏡》預告片。(圖/LADYMAX)

毫無疑問,這部時裝電影標誌著Prada與《Vogue Film》的一次重要合作。有分析認為,時裝電影之所以有別於電影,主要在於時裝自身的敘事性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在講述故事的同時,時裝電影的另一種功能是展示時裝的美感,這也使得時裝電影在兼顧創意的同時,還為奢侈品牌提供了天然屬性的行銷平台。也就是說,與以往人們對於軟性內容諱莫如深態度不同,時裝電影為軟性內容提供了合法性,前提是為合適的情節選擇合適的演員和時裝產品。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4).jpg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5).jpg
Prada Sidonie手袋於2019早春系列首次亮相。(圖/LADYMAX)

有分析指出,有別於別的奢侈品牌,Prada現在更多是從品牌的審美調性出發,讓消費者接近品牌的本質。諸如此次時裝電影的正面傳播案例並非個案。針對Prada Sidonie手袋的行銷,Prada還透過袁泉、俞飛鴻、江疏影、譚卓、雎曉雯等明星演繹該手袋進行集中行銷,使得該手袋持續獲得市場關注,引起大批消費者的共鳴。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6).jpg
超模雎曉雯。(圖/LADYMAX)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7).jpg
演員俞飛鴻。(圖/LADYMAX)

如今的Prada在中國市場似乎摸到了門道,使得其市場推廣大多能夠在保持關注度的同時提升品牌獨特形象。這一點的實現十分困難,對奢侈品市場稍有觀察便不難發現,如今奢侈品牌在中國無一不是在流量和品牌形象之間艱難搖擺。

為了吸引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奢侈品牌在中國開始放下「架子」,藉由任命品牌大使或社群媒體推廣等方式獲取消費者好感度,爭奪更多流量。然而不少策略卻招致批評,引發消費者對品牌奢侈品屬性降低的質疑,使得品牌遭遇形象危機。

隨著Chanel、Dior、Gucci和Burberry先後與中國流量明星達成合作,身為「產業異類」的Prada已成為目前唯一未任命品牌大使或代言人的領導奢侈品牌。儘管品牌與包括杜鵑在內的部分模特兒及演員合作甚密,但背後依然是形象邏輯,而非流量邏輯。

在這樣的前提下,Prada獲取中國消費者關注其實依靠的是對「本土」的深入探索,這已逐漸成為Prada在核心競爭力之一。

2017年10月,Prada榮宅在上海的開幕如今可以成為奢侈品牌行銷探索的一座里程碑。在品牌聯合創始人Miuccia Prada與Patrizio Bertelli的主導下,素來有文化遺產保護傳統的Prada自2011年啟動了對Prada榮宅的修繕工程,將其作為Prada在中國舉行各式活動的空間。

Prada耗時六年修復上海文化遺產「榮宅」 重現老屋百年前燦爛風華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8).jpg
上海特殊的文化背景又賦予的國際化底色,使得Prada榮宅成為融合中國本土性與品牌自身血統的媒介。(圖/LADYMAX)

事實上,Prada榮宅與品牌義大利傳統並無關聯,Miuccia Prada夫婦的修繕完全出於其對藝術與文化的一貫重視。這座被稱為最高雅上海洋房的宅邸,其歷史追溯至20世紀初期,當時「麵粉大王」榮宗敬從德國人手中買下這棟宅邸,而後因戰事前往香港,使得榮宅一度棄置。從某種意義上看,榮宅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但上海特殊的文化背景賦予其的國際化底色,使得Prada榮宅成為融合中國本土性與品牌自身血統的媒介。

Prada選擇榮宅作為品牌中國「基地」的正確判斷,實際上是Miuccia Prada突破產業慣有單一視角,從藝術視角進行社會觀察的延續。因此,Prada榮宅在開幕後影響力迅速超出時尚產業,在中國社會文化各界引起關注,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根據Prada榮宅參觀系統統計數據顯示,對外開放後共有超過10萬人次透過預約系統參觀了Prada榮宅。該場地還在網友和市民的強烈要求下,特別延期開放一個月。知名文化人士洪晃認為,修復榮宅不是直接地、刻意地塑造品牌,而是Miuccia Prada本人非常「任性」地去做熱愛的事情,間接地提升了品牌內涵和形象。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9).jpg
在Prada榮宅舉辦的Prada Linea Rossa限時店。(圖/LADYMAX)

榮宅隨後還被用來舉辦了藝術展覽《羅馬1950-1965》,開設了為期兩週的Prada Linea Rossa限時店,以及於11月10日開幕的劉野個展《寓言敘事》,展示了榮宅空間的多種可能性。劉野個展是在2017年《羅馬1950-1965》義大利藝術家聯展之後首次在榮宅舉辦的中國藝術家個展,也是上海藝術季裡屈指可數的幾個中國藝術家展覽。劉野的創作以東西方文學、藝術史和大眾文化為來源,也體現出Prada在對藝術家的選擇上對跨文化交流的看重。顯然此次展覽是Prada對「本土性」更進一步的嘗試,這背後是Prada中國團隊決策力的提升。

實際上,Prada在與藝術的關連中,進一步強化了品牌的奢侈品屬性。有分析認為,沒有比藝術品和奢侈品更密切相通的一對夥伴,它們兩者都沒有固有用途但價格極高,也都強調審美的重要性。它們均依賴於世界最富有人群的財富來賺取最高水準的利潤,同時依賴中產階級來擴大其規模。如今,當代藝術和奢侈品的精英主義生活風格被統一到了一起,前者確保了奢侈品牌具有新鮮感和與當下的相關性。

「挪用」是否也是創作?Gucci《藝術家此在》特展 帶你換個角度看「複製」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0).jpg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1).jpg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2).jpg
圖為11月10日於Prada榮宅開幕劉野個展《寓言敘事》,攝影師Haoyue Jiang,圖片由Prada提供。(圖/LADYMAX)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3).jpg
藝術家劉野和策展人Udo Kittelmann。(圖/LADYMAX)

除此之外,Prada也參與到2018年奢侈品七夕行銷的戰場。Prada於7月31日推出七夕特別款單肩包於品牌官網及中國33家精品店限量發售,並於8月10日線上售罄。七夕行銷是奢侈品牌中國市場團隊創意和執行力最直觀的體現。以往受總部控制較嚴的奢侈品牌中國市場團隊在七夕行銷中能夠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其在七夕期間的行銷嘗試能夠為品牌其他策略提供借鑒作用,更有利於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深入。

如果說榮宅等企劃依然是在中國一線城市的本土化推廣,那麼Prada選擇西安作為下一個潛力市場則是從地理維度對本土化的真正深入。2018年,Prada集團在西安SKP商場內新開七家門市,分別為3家主品牌Prada、2家Miu Miu和2家Church’s。門市開業當天,品牌還啟動了Prada銀色列車限時店。

奢侈品牌七夕行銷新戰場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4).jpg
Prada銀色列車限時店開幕活動。(圖/LADYMAX)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5).jpg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6).jpg
演員俞飛鴻、杜鵑和袁泉為Prada拍攝了短片《迷失西安》。(圖/LADYMAX)

進駐西安市場除了其商業上的考慮,同時也是Prada進行品牌形象塑造的機會。品牌邀請演員俞飛鴻、杜鵑和袁泉拍攝了短片《迷失西安》,融合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歷史感與Prada主張的現代性,賦予這個義大利品牌新的語境,但最終依然指向透過新穎的形式挖掘Prada品牌的豐富內涵。早前攝影師陳漫為榮宅拍攝的一組大片,發揮的也是相同的作用。

Prada是如何在中國做「品牌銳化」的?_(17).jpg
圖為攝影師陳漫為Prada拍攝的榮宅大片。(圖/LADYMAX)

有分析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Prada為迎合中國市場和年輕化趨勢做出了哪些具體舉措,而在於Prada對品牌核心的底線堅持。Prada善於處理矛盾,也深諳女性消費者內心的矛盾之處。多數時候,女性知識份子一方面詬病時尚的膚淺,另一方面又無法避免身為女性對穿衣本能的熱愛。Miuccia Prada本人也在對時尚的熱愛與厭惡中將Prada打造為奢侈品產業最特別的一個存在。當前的女性消費者亟待能找到另一個能夠寄託信仰的時裝品牌,而Prada背後由藝術、人文、女性主義等當代思潮所組成的世界極富吸引力。

時尚設計師Miuccia Prada論醜:「醜比中產階級認定的美有趣多了。」

無論是Prada近來對尼龍材質的復興,還是對漫畫元素和高科技面料的採用,出發點是Prada對當代性的探索,跟隨新時代文化與人性變遷而變化,不斷提供新鮮感與新內容,恰恰抓住了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脈搏。

Prada在中國市場的精耕細作也為品牌帶來了回報。數據顯示,年輕消費者的確越來越喜愛Prada,其中大中華區為Prada的貢獻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這批有消費力的千禧世代消費者。據Prada集團上半年財報顯示,其銷售額同比增長3.3%至15.35億歐元,淨利潤也錄得大漲10.7%至1.06億歐元。核心品牌Prada銷售額同比上漲4.1%至12.4億歐元,銷售占比提升至81.9%。亞太地區銷售額漲幅最高,錄得增長6.6%至5.19億歐元。

奢侈品牌為了適應中國市場,無一不將大量預算投入到本土市場的行銷中去,但效果不盡相同,包括宣布品牌大使在內的舉措也往往陷入了行銷方式同質化的圈套,使得業界頻頻質疑過度曝光是否會對品牌形象造成損害。商業策略自然容易複製,但當奢侈品牌的革新手段逐漸趨於雷同,最終區分高下的就仍然是品牌自身的內涵和獨特性,如此才能抓住消費者心智。

變幻莫測的奢侈品市場中幾乎沒有常勝,只有足夠特別。Prada雖然不是業內走得最快,但也許能走得更遠。

(本文經《LADYMAX》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復古「醜時尚」讓Prada東山再起,投資人重拾信心
越夜越美麗!霓虹色彩染上華服 Prada開展暗夜裡的都市華麗冒險
首次在中國觸電的Prada決定「單打獨鬥」!從四個層面剖析它獨到的官網電商策略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