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 Boutique的崛起與衰落帶給服裝工作者的反思

本專欄提供多方意見交流,反映作者觀點
BeautiMode站在中立公平的立場,歡迎各界專業工作者發聲

無意間,香港知名選貨店Joyce的新聞又跳入我眼前。時至今日,當年以「規畫對的環境,尋找對的商品」這種選貨店的邏輯,一直在我腦中視為不變的定律,尤其十年前更是遠企購物中心五樓那有山有水,在現在看來還是高端大氣的店鋪,賣售著安特衛普六君子的獨特創作,罕見的Walter Van Beirendonck、Ann Demeulemeester、川久保玲等等稀奇古怪的品牌,現在也蕩然無存。今天跳入我眼前的是香港母公司連卡佛(Lane Crawford)將Joyce Boutique併入了網店裡,著實有點傷感,沒了主導人Joyce Ma夫婦的主導,也就慢慢的淡出。

【時尚產業一週要事】香港Joyce將下市、PVH加入環保倡議保護原始林、Zara庫存改革成功、CFDA推供應鏈服務


這麼多買手店、選貨店,每間店的風格與店面的主理人會有很直接的關聯,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嚷嚷著,「在台灣花四年念服裝,做了一堆垃圾,到底在幹嘛?」「念了老半天的服裝,到底是出來幹嘛的?」「為什麼台灣出不了厲害的品牌設計師,或是某些特殊專長的人才?」

說白了,台灣因為承襲了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的系統,再加上對於外來文化和整體環境的開放,論技術,台灣的版師技術不會比歐美的差,基本上,歐美一線大牌坐鎮版房的都是東方面孔;而論創意,我們其實也沒有輸,但為什麼就是做不起來?

如果仔細推敲,在歐洲念服裝,畢業製作事關重大。無論是John Galliano或是Alexander McQueen等人,哪個不是在畢業展的時候,作品被專業的雜誌評論或是買手看見,直接要求修改下單,進而開始進行營利,然後被集團投資,這是我所認知的服裝圈運作。連我在紐約帕森(Parsons)的朋友,也是因為畢業製作的其中一件單品被相中,直接整個系列按照選貨店的需要以及買手的建議下,修改後就上店舖,並在網店開始販售。

這樣出賣畢業生可以嗎?中央聖馬汀學院出書盡錄時尚大咖青澀歲月!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BA FASHION CSM(@bafcsm)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A FASHION CSM(@mafcsm)分享的貼文 張貼

反觀台灣?每次都聽到學生在抱怨,老師要實驗性的設計,不是廓形放大,就是物件重複堆疊。說穿了,一點新意都沒有。最關鍵的是,台灣不是沒有選貨店,也有願意買厲害衣服的客人,雖然不是最高端,但中上層,我們所謂的Contemporary Store(當代服飾店)也不是沒有,但我卻從來沒有看過有相關採購或是買手,從每年畢業的這些服裝設計新鮮人中,挑選適合商品化的產品,台下的觀眾名單裡,有的只是贊助的企業、校友、親友,真正掌握賣售的採購們,連一張票都拿不到。每每聽到大家先嚷嚷「台灣沒有市場,所以不要想在台灣做品牌。」但,反過來想,台灣市場是被餵了這些所謂沒營養的東西,才導致現在這種局面。選貨店老闆帶著在IG或是Pinterest的截圖去挑布,自己做一些款式來賣,那,設計師是要幹嘛?畢業製作說穿了,只是一場大家在自嗨的派對,結束之後各自回家,面對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作品。

當然有設計師持續發展系列,有人進了成衣公司工作,有人開了花店,也有人直接轉行去做別的。讓我不禁開始納悶,這四年,到底在幹嘛?

這波疫情為什麼一直會被我們說是洗牌的好時機,海龜回來產卵,威尼斯運河有水母,天空更藍了。因為時尚的核心價值還是在人,這個節骨眼上,這波衝擊還沒有結束的態勢,就是我們應該動腦的時刻,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如何從代工OEM(委託製造)與ODM(委託設計製造)的狀態,開始往開發與創造這方面發展,同時要開始有覺知,現在是全球化無國界的狀態,眼界與高度要開始向外向上擴展。在一個宏觀客觀的心態下,或許這路徑會更明確且堅定。

數學不好所以讀設計?學服裝依舊脫離不了的數字迴圈


撰文:vv.
責任編輯:Ivana Yang

關於作者:
vv.,服裝產業上下多棲的工作者。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誰說氣球不能穿上身?年輕設計師用創意令你跌破眼鏡!
解禁後,社交距離、個人防護如何維持?各國設計師拼創意!
九〇年代時尚為何獨特?設計師剖析當年「這一點」大不相同
赴美圓夢超坎坷!洋裝、鞋尖藏美元 草間彌生自述紐約宛如「活地獄」
三十年來頭一遭!台灣設計師品牌旗艦店進駐麗晶精品 汪俐伶:抓住機會卡位很重要!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