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

by LADYMAX 2018/12/28

(本文經《LADYMAX》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1).jpg
奢侈品是一門關於時間沉澱的生意,品牌形象的重建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但是品牌形象的隕落卻很快。(圖/LADYMAX)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舉措令人們感到不安。

一張奢侈品牌Logo更替對比圖近期在社群媒體廣泛傳播。不知不覺間,越來越多奢侈品牌加入了更換Logo的隊伍,但是正當人們還未從各品牌的熟悉樣貌中反應過來時,卻又發現這些全新Logo竟然驚人的相似,大多採用無襯線字體,全大寫字母,並縮小了字距。就連Dior也在沒有官方宣布的情況下,將大部分場合和產品中的Logo改為全部大寫。

單從視覺上,簡潔而去除多餘裝飾的字體能夠令所傳遞的資訊更加富有力量,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有限的消費者注意力,大寫字母也自然比小寫字母具有衝擊力。而在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對於標準化的字體,則比古老的手寫花體和平面媒體時代的襯線字體更加熟悉。同時,簡化的Logo能夠更方便地適應品牌在社群媒體、購物袋、看板等多個平台上印刷。

時尚法律媒體《The Fashion Law》認為,單從商標法上看,簡化商標最直接的益處是增強其商標的獨特性並擴大保護範圍,減少了對商標裝飾性元素侵權的爭議,將保護重點放在品牌名稱本身上。

Gucci捍衛「雙G」商標取得新勝利:中國皮具商「雙C」商標被義大利最高法院判為侵權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2).jpg
Dior也在沒有官方宣布的情況下,將大部分場合和產品中的Logo改為大寫,圖為Dior 2018春夏廣告。(圖/LADYMAX)

不過,視覺上的改善往往是最不重要的原因。更換Logo對於當今的品牌而言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決策,而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在當下高度視覺導向、消費者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資訊世界中,Logo這一最能直觀反映品牌形象的圖示越來越關鍵。更換Logo的基本動機,包括但不限於與品牌過去刻意區別,向市場展現變革的決心,令品牌形象更符合當下審美和自身業務,為市場剝奪新鮮感。也有人認為,新任創意總監更換Logo也是宣誓主權的一種體現。

而對奢侈品牌而言,越來越多品牌更換Logo的背後實際上是奢侈品產業的頻繁動盪,最根本的原因是奢侈品牌為年輕化所做出的各種努力,其中就包括創意總監的更換,而新上任的創意總監往往會為了能對品牌形象有更嚴格的掌控,因此選擇更換標誌性的Logo和印花圖樣。

如何衝破「Logo魔咒」?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用它為設計錦上添花!」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3).jpg
這些全新Logo竟然驚人的相似,大多採用無襯線字體,全大寫字母,並縮小了字距。(圖/LADYMAX)

奢侈品牌更換Logo的風氣要追溯到2012年。Hedi Slimane入主開雲集團旗下的Yves Saint Laurent擔任創意總監。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更改品牌名稱和Logo,他不僅將Yves Saint Laurent易名為Saint Laurent Paris,還將Saint Laurent Paris改為無襯線大寫的Helvetica字體,品牌經典的YSL羅馬斜體商標則用於高訂系列及彩妝產品。此舉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業界和媒體的批評其過分顛覆而輕視品牌傳統。

專欄作家梁懿表示,商標是品牌建立身份、消費者用於識別的第一印象。換Logo,改動的不僅僅是商標,更事關到設計方向、風格、形象、受眾等多個範疇,所以當年Hedi Slimane入主Saint Laurent,又改商標又改名,可謂一步險棋。

然而事實證明,強調品牌傳統的話術在過度商業化的市場環境中越發無力。雖然Saint Laurent至今仍然遭受質疑,但在Hedi Slimane的一手打造下,該品牌成為近年來轉型最為成功品牌,現在已是開雲集團旗下除Gucci外的重要增長引擎。

業界一邊表達對Hedi Slimane顛覆式創新的詬病,而另一邊,奢侈品牌卻紛紛效仿起這一套徹底顛覆品牌傳統的做法。創意總監或許也意識到,即便抗議的聲音再強,他們也不會被反對意見淹沒,真正使他們陷入被動的是業績的不理想,這才是讓他們失去品牌決策層信任的關鍵。

Hedi Slimane對Saint Laurent的開創性舉動,為之後6年後整個產業更換Logo的潮流提供了樣本。2014年,LVMH集團旗下的奢侈品高級皮具品牌Loewe也在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的帶領下更換Logo和新包裝,被認為是經典老牌翻新的經典案例。

Saint Laurent Paris創意總監Hedi Slimane首度打破沉默談聖羅蘭更名原因 「不能無視左岸系列的歷史」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4).jpg
Loewe在Jonathan Anderson的帶領下更換了Logo等視覺形象。(圖/LADYMAX)

伴隨著奢侈品產業格局從穩定走向動盪,創意總監的一輪集體洗牌結束,奢侈品牌的身份焦慮加劇,也令更換Logo成為常態。近兩年內,已有至少7個奢侈品牌更換了品牌Logo。

2018年12月,法國奢侈品牌Balmain發布全新Logo和標識,新Logo中的字體變為更加簡潔的無襯線字體,由一個圓圈和代表巴黎的黑色字母「P」、代表Balmain的黑色字母「B」重疊組成;

2018年9月,Hedi Slimane執掌的Celine在Instagram上宣布更換Logo,回歸品牌在1960年代常用的Logo版本,去掉重音符號,將Céline改為Celine,還調整了字母間距。如Saint Laurent時期一樣,Hedi Slimane的舉措引起軒然大波;

2018年8月,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在Riccardo Tisci首秀前夕突然宣布推出新Logo,圖樣由Riccardo Tisci和平面設計師Peter Saville共同主導設計,靈感來源於品牌1908年的經典Logo。這是近20年來首次對Logo設計作出顛覆性的改動;

2018年8月,Berluti在新任創意總監Kris Van Assche上任後將Logo由之前較為復古的襯線體替換為全新無襯線字體。全部大寫的字母,加粗的字體,以更加簡約的方式呈現創始年份、品牌名字、城市三個部分;

2018年1月,在被LVMH集團收購近一年後,德國奢侈行李箱品牌Rimowa在集團董事長Bernard Arnault兒子Alexandre Arnault的帶領下,正加速向年輕消費者靠攏,將已有160多年歷史的品牌Logo改為線條較薄的無襯線字體;

2017年9月,Balenciaga宣布將Logo更換為由大寫字母拼成的「BALENCIAGA」,新Logo的靈感來自於交通指示牌,與2018年春夏系列一同發布;

2017年2月,Raf Simons擔任Calvin Klein創意總監後,就與英國著名平面設計師、藝術家Peter Saville合作,將沿用了40餘年的Logo改為全大寫的格式,並調整了字體樣式和間距。

Logo突然變得重要起來,另一個原因是伴隨著時尚潮流向1980年和1990年代回溯,對於Logo的巨大狂熱重新席捲奢侈品市場。

時尚電商平台Lyst在2018年發布的2018趨勢榜單中表示,為了在社群媒體方面取得成功,品牌已經將品牌Logo打造為易於傳遞的資訊,從而產生了巨大的Logo狂熱(logomania)趨勢和90年代及00年代的審美復興。該報告還列出2018年最受歡迎的Logo,分別是Supreme、Champion、Fila、Prada、Fendi、Gucci、Kappa、Versace、Louis Vuitton和Celine。

別急著罵Hedi Slimane!Céline為何改成Celine 原因比你想的更複雜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5).jpg
Lyst評選出2018年最受歡迎的品牌Logo。(圖/LADYMAX)

Logo原本是「品牌」這一抽象概念的具體體現,旨在以最簡潔的方式傳達著品牌希望傳遞的資訊。19世紀初高級時裝剛剛興起,法國時裝品牌Lanvin的創始人Jeanne Lanvin委託設計師Paul Iribe根據她與女兒1907年一同參加舞會的照片設計了高級成衣的商標,這從側面表明當時的奢侈品牌Logo被賦予極為濃厚的情感價值。

但是隨著商業社會的發展,Logo被異化為奢侈品牌溢價的象徵。一件Uniqlo普通T恤79元人民幣,但是印上Logo的奢侈品牌T恤卻能賣到5,000元人民幣。Logo已經成為產品的第二個標價,是奢侈品所有者身份地位和經濟實力的代名詞。倫敦趨勢預測公司The Future Laboratory的創辦人Christopher Sanderson也表示,在80年代,Logo是抱負、地位和財富的象徵。90年代嘻哈文化的興起也將該文化中對於Logo的崇拜和惡搞文化(Bootleg)重新帶回主流時尚文化中。

自2018年初以來,帶有Fendi Logo的單品就突然頻頻湧現社群媒體,Kim Kardashian、Hailey Baldwin、Rita Ora還是Nicki Minaj等明星紛紛穿上帶有Fendi經典「雙F」Logo的大面積印花單品。在當下越發盛行的嘻哈文化語境下,以往代表高級時尚的Fendi正透過Logo的復興開始融入最新年輕文化。

Fendi如何成功打造爆款效應?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6).jpg
在社群媒體意見領袖的影響下,Fendi「雙F」印花風靡社群媒體,成為新的爆款。(圖/LADYMAX)

Fendi的「雙F」標誌由品牌創意總監Karl Lagerfeld於1965年加盟後所設計,其中一個「F」代表「Fur」,即品牌最具代表性的皮草,另一個「F」則意味著「Fun」,強調品牌既要時尚也要保持趣味性。隨著時代的變化,Fendi最近將「雙F」標誌解讀為「Fendi Forever」。

為了在社群媒體上爭奪消費者注意力,奢侈品牌將Logo變得更易傳播並無可厚非。但是隨著奢侈品牌的新Logo開始呈現明顯的趨勢化和趨同性,業界開始擔心更換Logo是飲鴆止渴,最終令品牌因失去辨識度而陷入不利地位。

奢侈品牌的新Logo失去了特殊襯線設計,設計的成分被大大降低,反而不利於傳播。例如,人們認為Balenciaga的新Logo模仿了Calvin Klein,而Balmain則被認為與Burberry的Logo則過於雷同。

巴黎世家宣佈更改Logo,劍指年收入10億美元俱樂部?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7).jpg
Burberry在Riccardo Tisci首秀前夕突然宣布推出由Peter Saville主導設計的新Logo。(圖/LADYMAX)

還有批評聲音認為,對於重視品牌遺產的Burberry而言,新的Logo雖然取自品牌檔案,但看起來卻有「潮牌化」的嫌疑,實際上弱化了Burberry的經典風格。值得注意的是,Burberry將Riccardo Tisci和Peter Saville的郵件往來公布,關於Logo的整個溝通過程僅耗時4週時間,有過於草率的嫌疑,這也反映出奢侈品牌對於Logo的謹慎程度正在降低。

換新Logo能幫助Burberry重返奢侈品第一梯隊嗎?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9).jpg

奢侈品牌高度一致更換Logo的風險_(8).jpg
上圖為Calvin Klein的舊Logo,下圖為全新Logo(圖/LADYMAX)

除此之外,Burberry採用同樣為Calvin Klein新Logo做設計的Peter Saville也遭到質疑,而德國創意公司Bureau Borsche負責為Balenciaga和Rimowa兩個品牌重塑設計Logo。有分析人士表示,不同品牌讓同一個平面設計師更改Logo只會帶來同質化現象,損耗品牌的個性。

雖然新Logo讓奢侈品牌搭上了年輕潮流的順風車,但這輛順風車通向的未必是對品牌長遠發展有利的終點。奢侈品是一門關於時間沉澱的生意,品牌形象的重建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但是品牌形象的殞落卻很快。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奢侈品牌都傾向於使用固定的品牌Logo,呈現一種穩定的形象。

真正熱衷於更換Logo的是快速消費品和網路公司。百事可樂的Logo自1898年以來經歷了10次變化。自1976年以來,蘋果公司變更了五次Logo。微軟公司的Logo自1975年以來發生了四次變化。Google自1997年來更換了6次Logo。更近期的Instagram、Uber等科技公司均進行過Logo改版。

但是分析師對奢侈品牌更換Logo的舉措表示擔憂,認為Logo的快速更迭可能會損害品牌形象的穩定性。品牌標識的改動在前期通常會引起消費者很大的反映,因為標識代表著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定位與形象。一旦標識改動,品牌原來的消費者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消化和接受。

若回歸本質,那麼更加值得質疑的是,當更換Logo變為一種過於普遍的常規操作,它究竟還能否為品牌帶來形象的更新,幫助品牌重新樹立身份。而過度關注Logo實際上也搞錯了品牌更新形象的重點。Saint Laurent轉型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僅在於更換Logo,而是Hedi Slimane對品牌包括產品、廣告形象等一系列決策的徹底變更。沒有產品和內容的更新,或者品牌Logo與品牌策略不一致都不能帶來理想的效果。更換Logo的品牌只能製造一些新鮮感,但轉瞬即逝。特別是當越來越多品牌跟風更改Logo時,新鮮感也會變為審美疲勞。

全球時尚零售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品牌還是設計師,一旦判斷失誤就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奢侈品牌不再著眼長遠,僅僅在乎當下的反應,創意總監則只關心任期內的表現。日前華裔設計師殷亦晴僅上任兩季後便從時裝老牌Poiret離職,再次展示了品牌的耐心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為Calvin Klein推出一系列形象革新的Raf Simons由於在創意行銷上的投入與產出逐漸失衡,導致PVH集團希望收回部分權力,甚至面臨下台的局面。

短短2年就失寵,CK創意總監Raf Simons或將下台

法國學者Guy Debord在《景觀社會》中認為,現代社會中景觀成為了最新的拜物教,「無疑,我們的時代偏愛圖像而不信實物,偏愛複本而忽視原稿,偏愛表現而不顧現實,喜歡表像甚於存在。」這也為人們對Logo的迷戀提供了解釋。

奢侈品牌的根基建立於「造夢」之上,對於景觀的繁榮有著本能的追逐。如果把奢侈品產業看作一個獨立社會,那麼各品牌的Logo就是流通貨幣,每一個品牌都要說服消費者使用自己的貨幣,那麼往往那些最能製造噱頭的品牌能夠說服更多消費者。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每個品牌都不得不在這場競爭中更加賣力。

當產業中出現了足夠多的品牌共同競爭時,它們的野心也被激發,核心問題變成了如何在卡位戰中取得靠前的排位,如何征服更多消費者的心智。創意總監和品牌歷史遺產都只是贏得這場戰鬥的工具,無論創意總監如何更迭,奢侈品牌的商業機器屬性都不會改變,因而現在的創意總監不得不先學會打仗,再去雕琢設計。放眼如今被Logo充斥的奢侈品市場,品牌對景觀和年輕消費者注意力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

但是奢侈品牌更應該思考的問題或許是,品牌是否需要更多耐心。畢竟,草率更換Logo在短期之內沒有回頭路。

(本文經《LADYMAX》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誰「殺死」了Raf Simons
Raf Simons改造CK的 “爭議第二步”
Balmain品牌創立以來首次更新logo和字母組合圖案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