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發達的年代裡,時裝週能繼續嗎?

(本文節錄自積木文化《Fashion Week臺上臺下:從搶秀票到After Party,時尚產業「哇」聲幕後的商機與心機》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時裝週會不會有一天就消失了?」這是近年來全球時尚圈人士經常在茶餘飯後聊的話題。世界的變化快得讓人迷惘,科技不斷加速度發展,傳統時尚工業的各個操作面向逐漸受到挑戰,過去一百年來從設計、製造、銷售的既定流程不但即將被顛覆,整個時裝週是否也將面臨重整或崩壞呢?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截至目前為止,我尚無最好的答案,然而我只能在時裝週的現在與未來存在性的觀察上,進行大膽的假說。

如同前面所有章節中所陳述的當前時裝週現象,它有如各類型商展般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形式上,未來的變化值該往哪裡走,這不僅是時尚產業得關心的,更應是所有商展系統皆會面臨的課題。只是就時裝週來說,它的結構體與影響的相關層面既快且龐大。一般商展模式,最基本的影響層面是訂單上的表現,也就是產業中最直接受益的面向;當然,同步也間接造就了像是從世界各地飛來觀展、參展者所需花費的旅行、住宿、交通與膳食上等各個項目的支出,能在展區地刺激出不小的商業活動力。而相對應到時裝週上,則不單是一般商展的間接性延伸,其還向外擴充至更難以想像的範疇,簡單歸納,像是承包時裝秀的製作公司、公關公司,時裝秀裡必要角色的模特兒、化妝師、髮型師⋯⋯等,一場時裝秀所帶起的相關經濟規模之大,也絕非一般商展所能比擬的。而串聯所有時裝秀的時裝週,其對當地生計的影響,或是為產業帶來的正向動能,更蘊含著不可輕忽的重要意義。如果誰隨意提出終止時裝週的模式或存在,你想想,全球時尚業會掀起什麼樣的慘烈後果呢?實在難以想像。

看見時尚產業的集體焦慮!金融海嘯掀起的時尚冰風暴

相反的,難道因為時裝週影響了龐大的經濟活動規模,時裝週就能躲過時代向前的推進力嗎?從過往時尚工業在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後的演變,你就能得知這樣的猜想是不切實際的;千萬別像鴕鳥將頭埋在土裡就認為安全,只要不碰觸此令人困惑與焦慮的議題,就能躲得過時代變遷列車的逼近。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後,它必然會轉向,只是不確定會需要花多長的時間轉向、該怎麼轉罷了!所有人都應該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並嚴陣以待。

氣候打敗時尚?

現階段的時裝週,依我的觀察,當然還未到生死存亡之交。只是在一項項科技研發更新的影響下,參與時裝週的品牌們被迫不再能關起門來、阻隔外力自作主張地決定一切;敞開大門成為趨勢所在,傾聽市場與大眾的聲音,變成非做不可的事。如此變化,實已偏離服裝產業從二十世紀初至今針對特定群眾所做的Trunk Show形式,以及時裝週自八○年代後,以業內人士為主的溝通邏輯。現在,因為智慧型手機的高畫質與高便利性,以及社群媒體的高擴散力,進而使時裝秀原本限於特定受眾才能入門觀賞的模式,逐漸發展到線上同步直播時裝秀的態勢。時裝週期間每一天、每一場秀的產生,都以零時差的同步模式,快速地在網路上散布著,只要你打開手機、打開網路,所有最新的時裝秀,便能直送到你的眼前。這是當今時裝週的現象,而這般光景也不過是2010年後快速進展而來的。

【前輩我想問】流行到底是誰決定的?Harper’s Bazaar總編輯來解惑


對於被動吸收訊息的消費者端而言,立即看到最新的時裝秀必然是令人興奮萬分的。反觀,對提供訊息的品牌與媒體來說,卻是個恐怖的過程,而且這令人不勝負荷的恐怖狀態會一路延伸到終端商品上架的銷售,壓力絕對也是呈倍數加乘(參考第161頁,「數位之下的新時代多工亂象」)。因此,資深設計師如Jean Paul Gaultier(2015年春夏後)、Viktor & Rolf(2015 年秋冬後)最終選擇放棄不斷加速度發展的時裝週與相對應的成衣市場,轉而回到原始慢速高端訂製服的高訂週,重回單純做精緻服裝的本質上,再度擁抱那個不被一堆未竟的設計系列追著跑、不被高成長數字的要求追著跑的日子,只要穩穩地做設計、完成每一件顧客委託的任務就好。未來,還有多少設計師會加入ready-to-wear(成衣)時裝週的逃兵之列,我無法預估,但是這個因科技發展,而讓高端時尚益發像是新蛻變版本的高階版「快時尚」的趨勢,該如此繼續推衍下去嗎?時裝週又該以什麼樣的姿態進化呢?時裝週如何才能得到最大的便利性與市場性呢?

Gucci整合男女服裝秀 Alessandro Michele:「過去那套公式已不再適用。」

首先,我們先來設想,當時裝週在愈來愈注重觀賞者的傳播力,以及如何在網路世界熱熱鬧鬧地宣揚時裝秀主張時,訴求花俏式的影響力也凌駕至商展邏輯的訂貨價值之上;時裝週的意義,無非成為一個提供聚集一等一高質量時裝秀的平臺,品牌們來這兒做秀,無非是為了加深與時尚產業的「共榮」聲量。但是,只剩下這般價值的時裝週,真的會讓所有高階品牌或設計師們依舊願意成為當中的一員嗎?如此,各個品牌所獲得的相對利益夠高嗎?

我會提出一籮筐的問句,是源於近年來Chanel、Louis Vuitton、Dior、Gucci、Prada⋯⋯等高端品牌紛紛對偏商業性的早春(Chanel稱為工坊系列)或早秋(亦被稱為度假系列),經常聲勢浩大地選擇在不同國家的特殊地點作秀。由於每個系列只有單一場,品牌總是費盡心力將全球重量級媒體、部落客、名人與VIP們帶至當地看秀,即便所費不訾(若未談特殊合作,通常媒體或一般部落客參與時裝週的費用皆是由品牌擔負費用前往),但唯有將所有人關在一處看秀,才能收到最集中火力的Facebook與Instagram上的全球洗版強度,宣傳力既完全貼合品牌調性,網路轉發文或訊息的力道往往也不僅限於一天或一篇而已。所獲得的關注量,絕對比在一年兩季的時裝週更為密集且專一,不會快速被下一個品牌的時裝秀給立即淹沒了。但是,若四大時裝週上的服裝公會能因時制宜想出未來的應對之道,讓品牌們依舊認同留在此地做秀的價值時,我想,時裝週依舊可以繼續前行。

當時裝週淪為雞肋,有人決定「刮骨療傷」


另一個問題是,若時裝週可以繼續存在,但是在科技解決了時尚人士得如候鳥般每年兩次的飛到四大城市看秀、下單的問題時(在此先不考慮以虛擬取代實體時裝週會減少多少當地相關產業的收入),品牌們為了節省預算以及提高效能,也決定讓時裝秀可以讓所有人輕輕鬆鬆在家守在電腦前,舒舒服服地看秀,有如親臨現場般的感受時,會需要什麼樣的科技做輔助?VR技術的純熟是必要的,好讓每個人從戴上VR頭盔的那一刻,就有如來到了精心打造的時裝秀場中,你還能和世界各地同時間上線的媒體與名人們閒話家常等秀開場。當然虛擬的秀場環境,必須得讓百年來的實體秀場空間的規劃權,換上由數位影像的工程師們捉刀打造,聽起來不可思議嗎?你想想,當線上遊戲已經跨入高段數的虛擬世界邏輯時,時裝週的虛擬時裝秀還算是天方夜譚嗎?只是,這一切或許還得經過十幾年的演化才會達到最好的樣子,甚至必須得有相關遊戲規則的精心策畫才行。當時裝秀真正進入了虛擬的感官時代,可能還有更有趣的事情即將發生,只不過這「有趣」將帶來什麼樣的背後壓力,在於所有業內外人士是否對相關的前進思維已經做好準備了呢!

華麗泡泡被戳破!當時裝秀不再有足夠預算撐場時

作者/廖秀哖
現任《Harper‘s BAZAAR》國際中文版總編輯,曾任《美麗佳人》雜誌服裝主編、《費加洛》雜誌時尚總監,蘋果日報副刊時尚組組長,擁有逾二十載的時尚媒體經驗。與臺灣時尚生態一同成長,走過瞬變媒體圈,褪盡絢爛外衣專注於時尚本質,擅於洞察媒體、時尚與藝術變遷,提供大眾經過沉澱與淬煉的厚實觀察。

買書做公益: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邀請您透過此連結購書,由此所得的收入將全數捐贈給香園基金會

【前輩我想問】流行到底是誰決定的?Harper’s_Bazaar總編輯來解惑1.jpg

(本文節錄自積木文化《Fashion Week臺上臺下:從搶秀票到After Party,時尚產業「哇」聲幕後的商機與心機》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選對模特兒很重要!「搖擺男模」成功吸睛 就連時尚惡魔也被逗樂了
【編輯碎碎念】誤會大了!「搖擺男模」秀出時尚編輯法文下限
走秀被亂入怎麼辦?Gigi Hadid親身示範:強勢驅離就對了!
台灣設計師林尹培袞操刀制服 星宇航空以未來科技重返美好年代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