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雷同時,怎麼看是被抄襲了嗎?還是被挪用了呢?

by BeautiMode 2020/05/07

本專欄提供多方意見交流,反映作者觀點
BeautiMode站在中立公平的立場,歡迎各界專業工作者發聲

最近網路熱議的疑似抄襲事件兩起,見到朋友留言問:「我們的藝術教育失敗了嗎?」讓我想寫這篇從藝術創作者與藝術經紀的角度,來說抄襲與挪用的實務理解,從之前的國際事件延伸到台灣當前,並來解釋些藝術界認同的「挪用」與爭議過的實際情況。

這篇撰寫的難度不低,無法滿足每個國度每個立場之處,如有不妥還請各方多指教。一起看看幾個實際發生的案例經過。

作品雷同時,怎麼看是被抄襲了嗎?還是被挪用了呢?5.jpg
傑夫昆斯(Jeff Koons),《凝視球(梵谷麥田裡的絲柏樹)》《Gazing Ball(van Gogh 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
Archival pigment print on Innova rag paper, glass
33 9/16 x 40 3/8 英寸(圖/Jil Wu)

作品雷同的意思是有兩方以上,互為相似。首先是發生的時間點變得最重要,誰先誰後。

而作品雷同時,經常掀起輿論爭議,通常因為作品帶來的周邊效益,而讓人產生做一樣的作品怎麼能稱為創作的疑竇,鼓勵原創、打擊盜版抄襲、保護原創者的權益,也是大家一致認同的原則,複製他人作品需要獲得授權,也已經是通用的常識。既然大家都有共識了,為什麼還會出現作品雷同呢?如果是商標,超過一程度的雷同相似,在法律的認定就已經等同於複製,沒有經過所有人的授權許可,就成為盜版、抄襲或稱為侵權。那麼作品呢?藝術作品雷同的時候怎麼看?

回顧從2020東京奧運在2015年設計Logo發布之後的雷同風波、2019年比利時畫家西爾萬(Christian Silvain)狀告中國藝術家葉永青自1990年代起抄襲其作品且不法圖利的事件等等,我們都看到很多國際上處理方式。當時的奧運首選作品設計師佐野研二郎(Kenjiro Sano)被比利時設計工作室提出質疑指其抄襲了為比利時列日劇場(Théâtre de Liège)設計的圖騰。後來東京奧運在輿論中決定撤下此設計,佐野發出聲明,表示自己絕無抄襲,並且提到自己不會愚蠢到在此國際大事上去做這樣的事,指出自己身心俱疲「到了作為人類能夠承擔的極限」,為此爭議劃下句點。

除了球鞋真的沒梗了嗎?Off-White主理人Virgil Abloh被diss到爆的「4大原因」:靠抄襲也能出頭天?


2019年3月時,曾爆出中國畫家葉永青被比利時藝術家西爾萬舉證歷歷,提告不法圖利,西爾萬提出告訴之後,先是登上了比利時媒體全版(剛好舉例的兩次事件都是比利時是湊巧),爾後掀起各大媒體與藝評家論戰,繼之有藏家發出信函,說自己不會退貨,但希望葉永青出面道歉。

事件至今也已經一年多,葉永青只有在事件發生後發過一個想法「這位藝術家對我影響至深」。西爾萬接受訪問時說,影響多深不是問題,訴求的是葉從1990年起抄襲作品,並且因此不當獲利大約新台幣7.5億。當時蘇富比(Sotheby"s)即時將四月一日原本要上拍的作品撤拍,這起掀起東西方藝術圈震動的爭議,目前已經由西爾萬委託的律師事務所提告中。

抄襲不等於侵權,時尚產業設計師維權之路好艱辛-解析權利與策略



以上兩件事情都是國際大事,而會寫這個主題,是因為近期又發生了一些熱議,而且是在台灣。時間序上,先發生的是台灣網路經營者Lo-Fi House在自家YouTube頻道的影片裡,以各種方式教人佈置家居,採用了許多在網路上揀選的其他創作者的圖片,自己照著畫,簽自己的名,並且有些作為販售使用,做法引起了網友們爭議。

是抄襲還是致敬?! 爆紅IG帳號Diet Prada捍衛創意 變身時尚警察抓抄襲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o.py.house 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o.py.house 分享的貼文 張貼

後則是國立台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在臉書宣布,展出台灣藝術家陳瑩娟個人創作展(以下簡稱為藝術家陳),臉書粉專刊登出照片之後,被網友指出部分作品與美國藝術家Dale Chihuly作品雷同,引爆了國家級單位展出了疑似抄襲他人原創作品的爭議。

Raf Simons陷抄襲風波 CK 2018春夏系列被指與Bonnie Cashin雷同

兩則都是在網路上被指出,輿論發酵之後,讓主事者發現被指正的事情需要應對,並且在板上都看出來龍去脈,且有網友直接轉發通報原創者。

台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的臉書專頁上,此則新展貼文下方的留言,則是已經比大型展覽還要超火熱議。對於被大批網友指稱,藝術家陳創作個展中,有部分作品與外國知名玻璃藝術家Dale Chihuly雷同,主辦單位第一時間的回應中,有一段寫道:「經檢視美國玻璃藝術家Chihuly作品,由造形、色彩、工法、氣韻綜合判斷,且自然界之花草樣態,大家均可取材。為避免本展模糊焦點,本中心已將爭議性作品置換。目前展覽調整中,開放日期詳見官網說明。」以及藝術家本人更貼出一張報案三聯單的照片,表示要對不實指控提出告訴,這種種更引爆了爭議。

網友則提出主動發信給外國藝術家通報此事,在貼文對話框下貼出了藝術家工作室的回函。網路爭議迅速升溫成為國際事件,主辦單位也迅速的組成了專家小組,諮詢後發佈了新的決議,決定撤展,並主動致函美國藝術家說明處理結果。提到未來主辦工藝展覽,將更嚴謹審查,以避免類似著作權爭議事件發生。

奢侈品牌終於維權成功,Zara首次被判抄襲成立

以上兩則事件還在迅速發酵更新,而藝術作品抄襲疑慮出現時,除了抄襲引爭議,藝術創作其中一種方式「挪用」,也常被誤指為抄襲。什麼是挪用?長得一模一樣的作品,為什麼可以被稱為「挪用」,而不是抄襲?葉永青事件中,亦有人提出「臨摹」的論點,掀起一波前輩專家舌戰。

而之前有一場日本藝術家將貓咪畫入各大名家畫作的展覽,也有媒體提問是否涉及抄襲,讓藝術家不太開心。是抄襲還是挪用,藝術家起手的起點很重要。在創作挪用原作的時候,是否有刻意隱匿了原創者?這點也是十分重要的。當藝術家已經公開說明這是挪用於「誰」的作品,並且有其新創,在藝術界便能認同這是屬於新作品。KAWS的知名大作Kimpsons Album便是屬於此類。他大部分角色一樣畫出來並且加上了自己的詮釋XX眼睛。

舉證歷歷卻告不成?快速時尚品牌為何總能從抄襲風暴中安然脫身?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hu Yamamoto(@finefelineart)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kaws 分享的貼文 張貼

但有人問,如果是某人在網路上教學,你可以照著Simpsons畫畫之後,貼在家裡當成畫作,這樣可以嗎?這就分成兩部分來看,一部分是要看某人有沒有得到Simpsons的授權,可進行公開教學;另一部分當你自己照著畫變成習作(臨摹就是這樣的意思),而不是公開展示以及販售,是少有爭議的。

關於「挪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對於「挪用」一詞,在藝術專有名詞的定義中有很完整的說明:「藝術與藝術史上的「挪用」是代表著藝術家用既有的物件或圖像再次創作,並且與原創不同的是只更動了一小部分。」

文中提到挪用可以追溯到畢卡索、布拉克等藝術家創造了立體派的形成...例如有使用報紙等等元素,延伸到後來杜象(Marcel Duchamp)使用了現成物,尤其是到了1980年代如傑夫昆斯(Jeff Koons)...「挪用」引起許多原創性、著作權、原著作的爭議,以挪用藝術家來看,大多是被一篇1934年由德國哲學家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所寫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影響,此後來由美國藝評家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Krauss)在她1985年出版的書籍《前衛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The Originality of the Avant-Garde and Other Modernist Myths)背書,在80年代之後被藝術家們廣泛運用。

從KAWS到草間彌生,當代藝術家防疫期間都做什麼?Banksy:我老婆討厭我在家工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eff Koons(@jeffkoons)分享的貼文 張貼


挪用唯一能成立的位置,便是沒有隱藏原作出處。而就算在藝術界被稱為挪用,是否侵權原創仍有很大的爭議性,舉例有一個Jeff Koons的案例在美國曾勝訴,因為其一幅畫作取用了一張刊登在《Allure》雜誌內的時尚照片,照片中有一雙穿著Gucci高跟鞋的女性腳。法官認為畫中唯一可以與版權有關的是Gucci高跟鞋,而這版權屬於Gucci,拿掉高跟鞋之後,只剩下女性的腳,那麼可以是任何女人的腳,所以判Jeff Koons勝,根據報導,這案仍在上訴中。

Alessandro Michele屢爆抄襲爭議 為何Gucci依舊越賣越夯?

而有一張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花朵》(Flowers)畫作,亦是挪用了一張攝影作品,印刷之後被攝影師看出是自己的作品,而一狀告上法庭,當時法庭判Andy Warhol侵權成立。Andy Warhol提出分潤的想法,被攝影師拒絕,後來以賠償金額和解。

安迪沃荷「永遠時尚(Always In Fashion)」線上拍賣 驚見時尚大牌年輕時

但,所有的爭議都可能經由法律與溝通化解,所有的錯誤只要能認願改,都可能被原創者原諒。後來Andy Warhol繼續發展,也成為全球知名無人可取代的地位。網路輿論過熱,牆倒眾人推,力道令人憂心。

也有藝術家提問,如果發現自己的創作與其他人相似了,怎麼辦?創作多年結果發現,自己跟別人畫了同一個葫蘆?

這時要能清楚證明自己的創作起源,以及創作發表的時序,誰先發表的以及起源何處非常重要。而重複設計是可能發生的,因為當作品線條幾何簡單,色彩又基本,這在設計領域,的確可能會發生。

2018年,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為Gucci策劃的一場大展《藝術家此在》(The Artist is Present),主題直驅核心:探討人們所有的原創,是否都是來自重複的行為。這是不是一個複製再複製的年代?

「挪用」是否也是創作?Gucci《藝術家此在》特展 帶你換個角度看「複製」


對創作者而言,如果要忠於原創,最好的忠告即是,不要看太多別人的作品,被洗腦之後,如影子一樣黏上你。

而文字創作者如我,某天醒來,在網路上看到一篇自己曾寫過的文章,被取了一段與另一位的文章拼在一起,被用在很知名的專欄作者貼文裡,並且作者有註明有段是我寫的,轉發量很大的一篇文章,雖然使用前沒有知會,讓人覺得很不受用,但如果這文章是一個藝術作品,在藝術界也不能當做挪用,因為並沒有再創的意圖,只是重複使用了別人的創作,那麼可以說是致敬嗎?我還活著,要致敬可以先打電話給我(笑)。

對於創作者來說,人在家中坐,致敬天上來,是最大的折磨。

撰文:吳滋懿 Jil Wu
責任編輯:Ivana Yang
資料來源:Jil Wu

吳滋懿_Jil_Wu.jpg
關於作者:
吳滋懿(Jil Wu),16歲起跑遍世界多個國家,高中在巴拉圭、大學在加拿大就讀服裝設計,回台後曾任服裝設計、攝影助理、《ELLE》編輯、中天電視駐香港及東京特派員,26歲擔任法國時尚雜誌總編輯,創下台灣雜誌最年輕總編輯的紀錄。現為懿能藝術創辦人、蜷川實花等藝術家經紀人、藝術評論、顧問,並為報章雜誌撰寫流行文化專欄,製作封面拍攝、廣告拍攝、文化展覽等大型跨國合作。(圖/Jil Wu提供,蜷川實花攝)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email protected]

他,顛覆體制!這位藝術界的叛徒成功讓小便斗晉升藝術品
從安迪沃荷康寶濃湯到香奈兒超市 藝術圈時尚界齊力消費「消費主義」
帶著笑臉的小丑原來這麼悲傷!解析《小丑》電影服裝造型,當中竟然藏有「致敬」意味!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