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 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11).jpg
藝術家盧昉於工作室作畫側拍。(圖/非池中藝術網)

在當代藝術百家爭鳴、求新求變的大環境之中,繪畫很自然地走向了新的可能性。對於當代寫實藝術的創作者盧昉(1977-)而言,精緻細膩的形式與反應生活的內容該如何銜接,也永遠都是有趣而重要的課題。盧昉的創作奠基於寫實油畫,並以個人經驗與社會觀察,創作讓人目不暇給的作品,廣受各界的肯定認同。而其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成就,除了本身藝術深度及原創性的表現亮眼以外,更是來自於幕後的重要推手-多納藝術(台北)長期的經紀與代理。

多納藝術除了積極行銷盧昉外,更將其推廣到國內外的美術館與藝術博覽會,如2016及2018 Art Taipei、2016 Art Fair Tokyo、2017 Art Central、2019 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等,並曾為盧昉於2017年在毓繡美術館的個展進行策畫。

插畫為史筆 復古色調傳達社會現況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1).jpg
盧昉,《大鼻子與他搶來的新娘》,油畫,60 x 82.2 cm,2010。(圖/多納藝術提供)

盧昉疊合東西古今的構圖方式,源於他的家庭背景。父輩來自於湖北、澳門,在很偶然的機會到了台灣,而後家族成員大多移民美國。盧昉則是在台灣出生、美國成長、回台灣就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再到西班牙留學(薩拉曼卡大學美術系碩士學位/西班牙賽維雅大學美術系博士班肆業)。經歷了不同的生活後,盧昉選擇回到台灣創作,豐富的成長歷程,讓他的作品體現出了多重文化的碰撞及對話。

真假難辨!荷媒點名中西偽畫高手 國畫大師張大千竟也入列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2).jpg
盧昉,《大鼻子與聖母》,油畫,64 x 81 cm,2010。(圖/多納藝術提供)

有機會在不同環境生活,盧昉的記憶就像遙控器切換雙語頻道一樣,反覆地被變更頻道。回憶在紐約的童年,盧昉自認記憶不多。前幾年有一次機會,回到童年生活的紐約社區,卻在住過的那戶房前,感受到了恍若隔世的超現實感。生平的首次個展在倫敦舉行,歐洲學院風格的作品也曾被陌生觀眾詢問「是否想過從自身的文化取材?」的問題。

關於「自己究竟屬於台灣、大陸還是美國?」這個提問,盧昉曾經面對到身分認同的困擾。但如同多數人一樣,想要探究自身和環境的連結,首先需要詢問的是「自身的特質」和「所見所感的環境」為何?

時尚與藝術的跨界對話!以服裝描寫生命歷程的台灣服裝設計師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3).jpg
盧昉,《大鼻子的藝術》,油畫,100x120 cm,2010。(圖/多納藝術提供)

剛回到台灣定居的階段是盧昉一個重要的摸索期。在2008年左右的台灣,藝術界很流行所謂的「卡漫」風格,但是偏向普普、平塗的形式,並不是學習古典繪畫、修復學科的盧昉擅長的。於是他選擇以「很傳統的手法去呈現卡漫」作了將兩個脈絡揉合的實驗,因而誕生了【出古入今】系列。在此一系列中,笑容可掬的「大鼻子」在各大經典名畫中相當搶鏡,乍看之間是在開古畫的玩笑,事實上對盧昉而言,他們更像是在嘲笑自己,盧昉認為這系列中,自始至終最不協調的就是被誇張化的自己。畫面中的違和與荒誕,彷彿就是當時再次回到台灣,還無法和整體環境協調的心情狀態。

當古典繪畫人物穿梭時空到現代 毫無違和感的攝影拼貼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4).jpg
盧昉,《台北大違建》,油彩畫布,150 x 400cm,2014。(圖/多納藝術提供)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5).jpg
盧昉,《文化大革命》,400 x 120cm,油彩畫布,2016。(圖/多納藝術提供)

在慢慢回顧、適應台灣生活後,盧昉開始了不同的創作脈絡,象徵著格格不入的大鼻子漸漸退出,進入了的【玩轉古畫】階段。從台北的生活出發,盧昉將日常視覺經驗做了詮釋,關注的不僅僅是客觀的視覺,也同時是這些景象深處的成因緣由。

台灣的景觀中有許多複合元素和諧地共存著,例如盧昉工作室前一棟採用「希臘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建築,旁邊的店面是一間網咖,再往隔壁則是青草茶店。這些平常並不會被聯想的元素,在台灣人的視線中很自然地並列在了一起。反映的不僅是大眾的共同日常,也解析著台灣歷史人文等等多重的價值觀。

Pink=女生?80套粉紅色古今服裝 挑戰顏色刻板印象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8).jpg
盧昉,《大師的遊樂場》,87cm x 120cm,油畫,2017。(圖/多納藝術提供)

剖析這些衝突感,盧昉像位導演般將諸多的元素安排進畫面之中。他將台灣景觀、西方經典和當代文化以擅長的寫實手法並列,作品讓觀眾們感受到了「古典融合台味」氛圍。並將關注的面向從個人擴大到社會,將自身的生活轉變放入社會脈絡中檢視,再現了盧昉對於台灣社會的感知紀錄。

辛普森、皮卡丘、火影忍者……繪出年輕人共同記憶 藝術家Daniel Keogh:人們可以從中創造出自己的故事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10).jpg
盧昉,《消失中的市場》,油彩畫布,2019。(圖/多納藝術提供)

好的藝術創作歷程,總是充滿了實驗與突破精神。在台灣藝壇有了穩定基礎後,盧昉開始非常大膽地將色相從畫面中捨棄。直接將古典油畫步驟中的單色階段呈現。藉此將「素描作為學院體系完整學科」的重視,做了再次研究與致敬。在身為一位繪畫創作者的同時,盧昉也相當喜歡相機發明之初的「濕版攝影法Wet plate processing」,雖然受限於器材無法實行大幅作品,但是很巧妙的在運用油畫作出了它的攝影美感,並同時保有繪畫性。

兩件單色的油畫對於盧昉的意義非凡,除了形式的研究,內容上也相當地吸引人。將單色油畫做為完成作品發表,是件盧昉一直想做、必須去做的事情。雖然未來會如何發展尚不可預測,但是讓減少畫面的元素、讓主題和內涵單一化的過程,相信會成為往後的一個關鍵里程碑。

疏略筆刷疊純彩:Salman Khoshroo《白上白》肖像畫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7).jpg
盧昉,《暴風雨前的台北橋》,146 x 195 cm,油彩畫布,2019。(圖/多納藝術提供)

延續著「時空交疊」的錯置氛圍,盧昉的單色油畫,希望組構的是寫實古典與生活場景融合的氛圍。作品《消失中的市場》並非完全是照相式的寫生,而是約七、八個角度的重組構圖。去除了明確的辨識性,期望的是藉此找回消逝記憶中、有別於新式市場的六、七零年代「老台灣」印象。《暴風雨前的台北橋》則是現今台灣依賴機車交通的代表縮影,在媒體傳播的關注下,成了另類的台灣象徵。面對著這些極具台灣特色的場景,再畫下紀錄的同時,盧昉也對自己提出了有趣的提問:「若是有一天機車減少,甚至交通建設改變,是否這樣的場景也將如同老市場一般一點一點地消失呢?」

從KAWS到草間彌生,當代藝術家防疫期間都做什麼?Banksy:我老婆討厭我在家工作!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12).jpg
盧昉,《郎世寧的油彩實驗》油彩畫布,105 x 60 cm,2018。(圖/多納藝術提供)

回望美術史,在中國清代的發展脈絡中,義大利裔的宮廷畫家:郎世寧(1688-1766)可以說是東西方美學融合的先行者。他與盧昉皆持續探究著不同美學體系融合的可能性,有著經歷上、精神上的高度相似。為了醞釀下一階段的創作,盧昉將郎世寧的美學做為研究對象。特別從未打底的麻胚布開始,從題材、構圖、型制上嘗試再現當時繪畫的特性。藉由西方的繪畫用具,呈現出東方繪畫中的細緻質地,打破了「材料本身的美學體系」侷限。

作品雷同時,怎麼看是被抄襲了嗎?還是被挪用了呢?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14).jpg
盧昉,《卡拉瓦喬的進貢:郎世寧的油彩實驗系列》,油彩畫布,105 x 60 cm,2018。(圖/多納藝術提供)

除了在構圖及美學的辯證,關於家族歷史的追溯也是此系列重要出發點之一。曾經回到湖北老家的盧昉,對於整個村落仍多是盧姓宗親的現況有著很深的感觸。站在父親出生的醫院前,更是感受到了難以言狀的衝擊。那一趟旅程中,盧昉發現這世界上有一群人,是和自己認知的世界完全不同,卻又具有血緣關係,這是相當特殊的一種的感受。而當盧昉將這群人和在美國的同輩親戚(多數不會說中文)互相對照時,也發現自己必須去深入地去思考「身分」這門課題。以藝術實踐的方式,呈現家族中許多的不同面向。此系列也是盧昉對於「自我認同」定位的過程之一。

一方面自認價值觀保守的盧昉,在繪畫的技法、步驟上有著對傳統的高度堅持。為求精準,也會遵循古法從色粉開始製作顏料,模擬古典大師們的調色盤。以一種臨摹、重現創作過程的角度,在一筆一畫的同時進行著分析及考究,甚至是和美術史中的藝術家進行對話。

另一方面,不斷想突破界限的人格特質,也讓盧昉「不願意保守地去畫很傳統的事物」。做為一位繪畫藝術家,盧昉認為他的繪畫是藉由一種古老的傳承,需要能夠反映當代社會與生活,而非單純的視覺再現而已。

畢卡索的一句玩笑話,讓她一砲而紅!拒絕被貼上「超現實主義」標籤的藝術家歐本菡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9).jpg
盧昉,《古今人車爭道》,118 x 160.5 cm,油畫,2013。(圖/多納藝術提供)

成長在一個基督教家庭,從小家長、教會並不樂見盧昉接觸台灣的廟宇。到了多年之後的今天,盧昉正在透過攝影,在進行台灣宗教文化的研究。雖然不見得會以照相寫實的方式表現,但預計將會從「認識屬於我自己的文化」為出發點,持續地呈現盧昉對於台灣的情感,呈現盧昉藉由藝術,讓生命逐步完整的過程。

「媽祖」保佑讓他一戰成名!台灣服裝設計師與神同行的設計路

以寫實繪畫探索身分認同_盧昉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_(6).jpg
盧昉,《布魯哲爾夜景圖I:伯利恆的夜生活》,164.5 x 114cm,油畫,2017。(圖/多納藝術提供)

盧昉的繪畫創作,有著精緻的形式與多層次的內容。每一筆的實踐都在建構著對於自身的認知及認同,過程中由內而外也由外而內。盧昉與生活環境進行對話,呈現出了不同階段的生命歷程,也提供了觀眾一個感知這個世界的方式。欣賞盧昉的作品,最初會有種隔閡感,但越是接觸,越會感受到盧昉對於藝術的真摯情感,以及對於所關注事物的潛心執著。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email protected]

畫給天上人間的哲學書 普桑Nicolas Poussin
不經意發現才有驚喜 Spencer Little隱身街頭的鐵絲藝術
2020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出爐!台灣在地原住民人像作品《傳承》、海獅獵食畫面《注視》獲國家獎肯定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