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尊彩藝術中心二十五週年特別企劃—「藝壇情與義」專訪總經理陳菁螢女士

創立於1993年,尊彩藝術中心從內湖的一家微型畫廊,茁壯到今日佔地五百坪,是全台最具規模、最頂尖也最受尊崇的畫廊之一。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19

當電影遇見經典名畫! 電影狂熱粉揭開名場景「致敬」最後的晚餐、維納斯的誕生等名畫

藝術源自於生活靈感,對被視為第八藝術的電影行業工作者來說,日常所見大小事,舉凡從路邊的花草樹木、文學小說、音樂到經典名畫藝術等,各種媒材總是不斷地激發彼此的想像力,而有些時候不少導演為了向這些影響他們創作所甚的作品獻上最高敬意,在構圖上也會巧秒地透過鏡頭,悄悄向這些偉大作品致敬。
By La Vie行動家  |  2018/06/17

101電梯廢鋼纜化雕塑 康木祥作品登紐約

台灣雕塑家康木祥《重生》(Rebirth)系列七件作品在紐約曼哈頓時尚特區(Garment District Alliance)揭幕亮相;該系列作品以台北101大樓電梯退役鋼纜打造而成,藝術家將冷硬的廢棄鋼纜轉化為線條柔軟、象徵生命初始之胚胎造型雕塑,作品一登場立即引起路人駐足圍觀。此次展覽是康木祥的作品首度在北美曝光。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16

跨世代建構的藝術社會場域 誠品畫廊展出《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

本次誠品畫廊展出《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以長期研究臺灣社會環境變遷的藝術家蘇旺伸(1956年至今)的作品為出發點,邀請不同世代藝術家們共同展出。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16

執導處女作的亮眼成績 《後來的我們》劉若英:別等到失去,才說對不起

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後,票房至今已突破13億人民幣(約台幣60億)的超級亮眼成績,在金馬影后周冬雨和井柏然、田壯壯的詮釋下,劉若英成功的寫出了令觀眾反思自我的故事。雖然台灣觀眾無法在院線欣賞,但可以在Netflix上感受這純粹感動。
By 遠見雜誌  |  2018/06/13

東方思維的純藝術 黃圻文體現的台灣生命能量

黃圻文對於台灣文學、詩性、音樂性皆有長期的研究,並展現於自己的作品內容當中。舉例來說,作品《春之頌》的顏料使用了紅、綠、藍、黃等,目的是在表現台灣在地文化的豐富性,並連結到傳統用語當中的紅配綠較為俗豔的概念。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