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觀念至上:觀念本身也可以視為藝術品嗎?

一九六七年,美國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 LeWitt)在重要藝術雜誌《藝術論壇》(Artforum)中寫道:「當藝術家以觀念創作作品時,意味著他已預先規劃並決定好所有細節,執行本身只是例行公事。」這篇名為〈觀念藝術短文集〉(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的文章發表過後,「觀念藝術」這個詞彙便開始廣為流傳了。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7/21

再利用的磨砂表面:徐冰的檔案活動,或曰介入美學

光線從霧狀的磨砂玻璃背面射出,照亮著這些碎屑,從雜草和花,照射到褶皺的紙張上和廢棄的砂漿中,藝術家巧妙地擺放這些物品,勾勒出傳統山水畫的神祕幻影。這個故事的背景不僅是指在這霧狀的磨砂玻璃表面上所覆蓋的東西,也描繪出中國古典藝術在陰影中的繪畫史。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7/15

百餘件藝術史名作如何看? 高美館「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亮點精選

此次大展得以在高美館呈現,緣起於去年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在其巡迴至第二站奧克蘭美術館(Auckland Art Gallery)時對之投以密切關注、並積極與泰德(Tate)官方接洽合作事宜,歷經一年多的密集討論以及泰德全國與國際節目總監朱蒂.內斯彼特(Judith Nesbitt)去年前來高雄場勘後,終於確立在泰德此次巡迴中新增一站。而這也是泰德美術館首度與台灣的美術館合作,展覽在高美館行政法人化一週年之際拉開帷幕,意義非凡。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7/15

制度之內與之外 李明學的邊界計畫

邊界BOUNDARY,是藝術家李明學參與「洪建全基金會/覓計畫PROJECT SEEK」舉辦「問問題計畫QUESTION PROJECT」所發表的個展。作為一個非營利的藝術場域,覓計畫創意總監張淑征和團隊,不斷地試圖啟發社會中的多元價值觀及可能性。隨著問問題計劃今年的主題「Certain or Uncertain?(確定或不確定?)」,藝術家藉由「保存期限」這個人造的社會框架,進行了一系列生活界限的探討活動。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30

「我就是個在做選擇的人」—認識新銳藝術家邱世軒

由中傳文化藝術基金會發起,委託藍騎士藝廊(Bluerider ART Gallery)代為辦理的「2018 Bluerider OPEN 台灣青年藝術家發光計畫」,在入圍決選藝術家中,出現了不少位極具未來發展潛力的清新藝術家作品。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21

表達現代人真誠的情感 捕捉城市生活中的瞬息萬刻 專訪日本藝術家吳本俊松

吳本俊松說道:「我的雕塑融合了繪畫的觀念與手法,目的在於擺脫傳統雕塑中較為沉重、陽剛的視覺呈現,同時展現每件作品獨一無二的『性格』,揭露現代城市人們心中的激昂與想法。」這個特殊的創作理念造就了他在雕塑、繪畫的技法與媒材的搭配上別具一格,使得作品兼具時下當代感的樣貌及風潮。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