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時裝中介組織系列】推動韓國時裝產業的要角

by BeautiMode 2022/05/30
我們想與你分享的是...

臺灣的時尚產業要發展,為何中介組織扮演重要角色?其他國家的類似機構,都做了哪些事情?他們又是如何影響產業發展?本篇以韓國為例,進行探討。

本專欄提供多方意見交流,反映作者觀點
BeautiMode站在中立公平的立場,歡迎各界專業工作者發聲


作者 莊國琳
臺灣宜蘭人,跨領域工作者。從小在單親媽媽的裁縫機底下長大,曾協助臺灣服裝設計師古又文(Johan Ku)及陳劭彥(SHAO YEN)登上國際時尚舞台。近期則輔助周裕穎(Just in XX)常玉系列至紐約時裝週之國際行銷策略方向,及旅英服裝設計師黃薇(Jamie Wei Huang) SS19倫敦時裝週企業募款、媒體宣傳與商業推廣。媒合李維錚(Jenn Lee)與倫敦Dyelog Showroom合作及品牌發展定位諮詢、協助郭瑋(INF)AW21紐約時裝週及臺北時裝週之創意發想、微電影拍攝及整合行銷方向。輔導簡君嫄(C JEAN)品牌建構策略、國際時裝週參展諮詢及王子欣(Claudia Wang)臺北時裝週SS22行銷策略與品牌推廣建議。

踏入時尚圈之前,在藝術界打滾多年。在琉璃工房工作期間深受執行長張毅說過的一句話:「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影響,對文化保存與推廣存著使命感。在大趨勢畫廊工作時,協助當代藝術家如李再鈐、莊普、吳天章、陳界仁等相關展覽策劃及作品銷售推廣,對藝術的廣度、深度以及藝術市場有更全面的了解。

具有商學、媒體研究及藝術設計的學術背景。曾與攝影前輩謝震隆、翁庭華學習傳統攝影及暗房,喜歡庶民文化的生命力,懷念小時候在戲棚下觀看野台布袋戲及歌仔戲並且吃著把噗的童年。英國留學期間為欣賞英超聯賽(FA Cup),在南安普敦足球俱樂部球場擔任清潔人員。

專長:藝術與時尚策展、時尚藝術經紀、文化研究及文化政策研究、跨領域合作、品牌管理與整合行銷、傳統及當代攝影。


臺灣的時尚產業要發展,為何中介組織扮演重要角色?其他國家的類似機構,都做了哪些事情?他們又是如何影響產業發展?先前介紹過了英國、日本的時尚產業中介組織,這次將以韓國為例進行探討,從韓國紡織及時尚產業的歷史發展脈絡,思考臺灣可以如何借鏡韓國時尚產業推動的經驗。

#代工歷史背景,讓韓國重視紡織產業推動

為推動紡織產業,韓國自1960年以來陸續成立紡織相關單位,例如韓國紡織貿易協會(Korea Textile Trade Association)、韓國紡織設計協會(Korea Textile Design Association)、韓國衣類產業協會(The Society of Fashion & Textile Industry)、韓國化纖協會(Korea Chemical Fibers Association)、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Korea Federation of Textile Industries;簡稱KOFOTI),首爾指標性紡織面料展Preview in Seoul(PIS)就是由KOFOTI舉辦。

#80年代 韓國本土設計師崛起

相較紡織獲得政府挹注大筆資金扶植,韓國服裝設計師一直在財務上辛苦掙扎。韓國的第一代設計師有兩位傳奇人物,一位是Nora Noh,另一位是Choi Kyung-ja(音譯:崔子京),韓國第一場服裝秀於1956年由Nora Noh在班島飯店(Bando Hotel)舉辦,她是韓國第一位設計師,曾在美國學習服裝設計並受到法國時尚體系的啟發,最終以個人身份進入美國市場。


崔子京(Choi Kyung-ja)則是將製衣系統從日本帶到韓國,並致力於打造一個時裝教育平台,她被稱為韓國的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她在1937年創立韓國第一家訂製時裝屋Eun Jwa Ok,並於隔年創立咸興職業服裝學院(Hamheung Professional Dressmaking Institute),也是目前韓國國際服裝設計職業訓練學院(Kook Je Fashion Design Occupational Training College)的前身。她也推出韓國第一本時尚雜誌《Costume》。從1950年代到1960年代,他們兩位是韓國時尚的引領者和領導者,這兩位設計師的靈感都來自法國設計師:Christian Dior、Cristobal Balenciaga等,他們兩位也專注於向世界宣揚韓國棉和絲綢。


60年代是韓國時尚重塑和潮流啓蒙階段,隨著民間勞動力慢慢站起,開始注重具活動性與舒適性衣服,然而韓國一開始流行的是外國品牌,之後則出現仿冒品,直到80年代韓國出現一批本土服裝品牌,臺灣情況和韓國類似。


1987年,韓國首次辦理大型時裝活動,經費由首爾市政府支出,透過Inotion World Wide舉辦,被認為是首爾時裝週(Seoul Fashion Week)前身。《韓國時報》(Korea Times)在2018年10月發表的文章〈Hera首爾時裝週如何讓韓國設計師在全球曝光〉(How Hera Seoul Fashion Week is getting Korean designers global exposure)(Hera是當時冠名首爾時裝週的韓國美妝品牌)提到,「自1987年啟動以來,首爾時裝週在過去30年中走過的道路並不平坦。過去,一些人稱它是當地節慶活動,因為國際買家寥寥無幾。」此外,文章中更指出,「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首爾並不被國際視為一個時尚城市,一部分原因是韓國自韓戰爆發後,雖然奇蹟般地經濟成長,與其說是文化強國,還不如說是技術強國,科技城形象對韓國設計師並沒有幫助。」

1980年代,日本設計師成功挑戰巴黎時尚界,成為韓國設計師在1990年代前往巴黎發展的動力。1992年,韓國出現第一位在巴黎展示並獲得國際認可的韓國時裝設計師—Lee Cinu(音譯:李奇努),之後則有Lee Young Hee(音譯:李英熙)、Lie Sang Bong(音譯:李相奉)、Jin Tae-ok(音譯:金泰玉)及Sul Yoon-hyung(音譯:雪允亨)。


#韓國政府加速推動韓國時裝品牌發展

韓國為了產業轉型,由紡織強國朝向時尚品牌大國邁進,除了推出首爾時裝週,更陸續在不同階段推出不同的時尚計畫。首爾國立大學紡織、營銷和時裝設計系(Dept. of Textiles, Merchandising and Fashion Design)的兩位教授金熙英(Hee young Kim)與河智秀(Jisoo Ha),曾在2018年6月在《服飾文化研究期刊》(The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Costume Culture)聯合發表一篇文章〈韓國時尚創意工作室之現狀及發展策略〉(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Fashion Creative Studios in Korea),整理了韓國歷年所進行的時尚活動與計畫。

在時尚設計競賽方面,韓國於1983年策劃「韓國時裝設計大賽」(Korea Fashion Design Contest)、1999年舉辦「鬥塔創投設計師大會」(Doota Venture Designer Conference,也被稱為Survival Fashion K)、2009年策劃「江南時裝設計師大賽」(Gangnam Fashion Designer Contest)、2009年至2012年,買版權製播「韓國版決戰時裝伸展臺」(Project Runway Korea)。

關於韓國的國內時尚展演活動,在2006年舉行「大邱時裝展」(Daegu Fashion Fair)、2011年規劃進行一年兩次的「時尚文化博覽會」(Fashion Kode)和「新銳設計師獨立品牌展」(Indie Brand Fair)、2012年推動「時尚下一代」(Generation Next)。

至於韓國境內推動的時尚創意工作室相關活動,在2009年成立「首爾時尚創意工作室」(Seoul Fashion Creative Studio)、2011年設立「創意設計工作室」(Creative Design Studio)、2015年設置「釜山時尚創意工作室」(Busan Fashion Creative Studio)、2016年運作「京畿時尚創意工作室」(Gyunggi Fashion Creative Studio)。其實韓國在不同地方成立不少時尚創意工作室(Fashion Creative Studio),這些時尚工作室有不同的定位與任務支援,設計師都可以在這些工作室裡得到後勤的支援,包含攝影棚、簡易伸展臺、打樣打版,甚至是營銷課程。

關於韓國海外時尚展演活動及時裝秀推動,在2010年設立兩支年輕新銳設計師國家隊「概念韓國」(Concept Korea)以及「首爾十靈魂(Seoul’s 10 Soul)、2017年規劃「世界明星設計師支持專案」(World Star Designer Support Project)。為了協助設計師的商品打樣,韓國在2013年設置「創意品牌測試產品支援」(Creative Brand Test Products Support)。

關於韓國設計師的銷售及展示空間,2006年成立「女性新銳設計師創業店」(Women Rising Designer Startup Store),2014年設立相當著名的「圓頂展廳」(Le Dome Showroom),此外2016年策劃「大邱國際時裝節」(Daegu International Fashion Festival)。其實這篇研究還少寫了兩個重要的活動,包含2000年成立的「首爾時裝週」,以及民間的另一個重要計畫,那就是2005年,三星集團啓動「三星時尚設計基金」(Samsung Fashion  &  Design Fund)。

#韓國民間服裝協會爭搶資源,遭批過度干擾產業正常發展

為推動時裝產業,韓國民間陸續成立一些服裝協會,包括1961年成立「韓國時尚設計師協會」(Korea Fashion Designer Association,簡稱KFDA)、1985年成立「韓國時尚協會」(Korea Fashion Association,簡稱KFA)、1990年成立「首爾時尚藝術家協會」(Seoul Fashion Artist Association,簡稱SFAA)、1992年成立「首爾新浪潮」(New Wave in Seoul,簡稱NWS)、1995年成立「Korean Art to Wear Association」(目前改名為「韓國時尚文化協會」The Korean Fashion and Culture Association,簡稱KFCA),據韓國媒體報導,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是國寶級設計師李相奉於2012年成立的「韓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Korea,簡稱CFDK)。

韓國政府原本期待民間協會可為產業帶來正向發展,沒人想到這些協會反而形成爭搶資源的山頭派系,嚴重干擾韓國時尚產業正常發展。其實山頭派系也是臺灣時尚產業的問題,一位政府官員曾私下嚴肅直言「臺灣時尚界缺乏電影界像李安、侯孝賢那種具國際影響力、地位聲望以及公信力的人願意且能夠出來號召帶領,再加上山頭林立,表面團結,檯面下各方爭搶資源及主導權,動作頻頻,時尚又是高度商業的產業,讓改革更顯複雜,是他們遇過最為棘手的任務之一」。

#2000年,首爾時裝週正式啓動,一推出就面臨分裂

韓國時尚產業由「文化運動觀光部」(Ministry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制定時尚產業發展方向及政策,為發展本土時裝設計師品牌,2000年成立首爾時裝週(Seoul Fashion Week),並結合中央的「產業資源部」(註:此單位在2008年更名為知識經濟部Ministry of Knowledge Economy,2013年再度更名為產業通商資源部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and Energy,職能相當於其他國家的經濟部或是商業部)及首爾市政府資源。

首爾時裝週一推出就有兩個活動同時舉辧,一個是首爾市政府策劃的「首爾系列(Seoul Collection)」,另一個則是多年來一直獨立策劃時裝展及動態活動的「首爾時尚藝術家協會」(Seoul Fashion Artist Association,簡稱SFAA),也在首爾時裝週期間策劃了一個民間活動,分裂情況,有人正面看待,檢討聲也不少。當時韓國境內主要的三大設計師協會是韓國時尚設計師協會(KFDA)、首爾時尚藝術家協會(SFAA)、首爾新浪潮(New Wave in Seoul)。

《韓國先驅報》(The Korea Herald)分析了當時嚴肅的問題:「首爾時裝週在一開始仍不成熟的情況下,出現了兩個組織,時裝秀時間表、票務銷售和PR公關,各自籌辦,浪費人力、金錢和公關宣傳力道。」其實倫敦時裝週也有官方及非官方活動,就如同英國時裝週官方活動(on schedule)是由英國時尚協會(British Fashion Council,簡稱BFC)主辦,之後出現了非官方的Fashion Scout、On/Off等單位,但這些非官方的單位是在倫敦裝週官方活動相對成熟之後才出現的單位。

#標案,種下弊案導火線

首爾時裝週一開始是由首爾市政「首爾產業振興院」(Seoul Business Agency,簡稱SBA)附屬單位「首爾時尚中心」(Seoul Fashion Center)負責,不只負責時裝週,日後各式時尚計畫多達17個項目,以標案進行。首爾時裝週歷年來得標單位包括:2008年Cheil Worldwide第一企畫(是三星集團旗下公司,為韓國最大和世界第19大廣告及創意企畫公司,創立於1973年)、2009年的MEGA Communications整合行銷公關(創立於1999年)、2010年Daehong Communications 整合行銷公司(創立於1982年),只是沒人料到日後的標案弊案,幾乎摧毀韓國時尚產業。

#2004年,政府因財政狀況不佳,曾認真考慮停辦首爾時裝週

韓國政府因財政困難,2004年曾認真考慮停辦首爾時裝週,政府更想一併解散及合併一些過度干擾時裝產業正常發展的民間協會,韓國政府財政不佳是因為力抗1997年金融風暴陸續砸大錢搶救企業危機所造成的後遺症。首爾時裝週一開始推出初期,成效不佳,只有5%來自企業贊助。

#2009年,時尚品牌成為韓國政府重要的全球文化戰略項目

韓國前總統李明博在2008年曾說:「現在是一個品牌時代,韓國需要建構國家品牌。」2009年,李明博親自成立國家品牌委員會(Presidential Council On Nation Branding,簡稱PCNB),PCNB直接歸韓國總統領導,旨在透過品牌提升韓國全球形象,改變外國人對韓國文化、產品和人民的誤解。韓國重視時尚產業,當時國家形象的主要行業中,將時尚排在第七位。

#2010年,韓國政府啓動「時尚品牌國家隊」計畫

為落實韓國品牌走向全球的文化戰略,韓國在2010年一口氣推出兩支時尚國家隊—概念韓國(Concept Korea)與首爾十靈魂(Seoul’s 10 Soul)。

一、Concept Korea:設計與商業相對成熟的時尚國家隊

1、結合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初期重視國際媒體曝光

《韓國先驅報》在2010年3月的一篇文章〈韓國在紐約首次亮相雄心勃勃的時尚〉(Korea Debuts Ambitious fashion in N.Y.),內文提到:「2010年2月在紐約公共圖書館舉辦名為Concept Korea,以Showroom方式展出。值得注意是此活動由政府牽頭,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贊助。政府在設計師的海外拓展,過去只扮演一部分角色。這次政府提供全方位協助,包含專業Lookbook製作、網站運作甚至時尚業務推動。」

當時韓國文化部部長柳仁存(Yoo In-chon)受訪時提到,「以此計劃為契機,啟動韓國時尚文化與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的夥伴關係,將大大提升韓國優秀設計和文化,在未來走向國外市場。」首支Concept Korea特地將靜態及動態展示團隊成員分開,共挑選7位設計師,靜態展有位6組成員,而Kuho Jung(音譯:鄭具浩)創立的品牌Hexa by KUHO,則代表參加紐約時裝週動態秀。靜態展則同時展示時尚與藝術跨界作品,包括德國藝術家Rosemarie Trockel,展示與會的韓國設計師童年照片之拼貼畫,美國天然面料藝術家Curtis Anderson,展示受韓國作品啟發的紙製品,展覽由國際知名策展人Wilfred Dickhoff策展。

開幕晚宴由米其林三星級廚師Jean Georges擔綱,推廣傳統韓食及融合的創意菜餚。韓國K-Pop扮演推動韓國時尚產業的火車頭,亞洲萬人迷 Rain參與了開幕派對,另外包括國際超模黑珍珠娜歐蜜坎貝爾 (Naomi Campbell)、設計師Ralph Lauren和時尚小馬哥Marc Jacobs、女演員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和鄔瑪舒曼(Uma Thurman),以及當時的紐約市長麥克彭博(Michael Bloomberg)等,Concept Korea在紐約時裝週打響第一炮,可以看到CFDA在後面大力支持及運作的成果。

2、概念韓國(Concept Korea)行銷策略是先打開知名度,再推動市場拓展

2010年8月15號有另一篇文章〈Concept Korea II在紐約時裝週首次亮相〉(Concept Korea II to debut in N.Y. Fashion Week),文章一開始便提到在2011春夏紐約時裝週將在9月16日到9月19日舉行。韓國創意內容振興院(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簡稱KOCCA)長官Kim Min-seob(音譯:金珉燮)受訪時表示:「與其他行業不同,例如電影,時尚活動不會立即產生訂單,隨著設計師逐漸被認可,至少在活動結束兩年後,有關下單的詢問開始出現」。他提到Concept Korea I,專注於推廣韓國設計師的知名度,而不是立即進行一些實際的商業配對。」

3、兩道篩選程序:「韓國評審團」及「國際評審團」

Concept Korea I打響第一炮之後,Concept Korea II的推動方式很明顯進行調整,著重市場開拓、在遠離紐約時裝週主展場的展廳,由具國際知名度的李相奉(Lee Sang-bong)領軍,以Showroom方式展出,另外3位新秀從紐約時裝週官方日程動態秀出發,參與Concept Korea II的7位設計師,是從大約30名申請人中選出,設計師們自行申請,並通過了兩道篩選程序,第一道程序是由「韓國評審團」初審,第二道程序由「國際評審團」挑選,其中包括紐約時裝週IMG Fashion執行製作人Christina Neault、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Lisa Smilor和Harper’s Bazaar總編輯Mary Alice Stephenson。其實缺乏國際重量級評審一直是臺灣時尚產業無法受到國際時尚媒體及國際時尚界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Concept Korea I及Concept Korea II預算是多少,韓國創意內容振興院官員Kim Min-seob(音譯:金珉燮)受訪時表示,兩支隊伍的預算費用皆一樣,都是16億韓元(約3,700萬臺幣),這篇文章內文亦提到,Concept Korea是由韓國文化運動觀光部(MCST)和大邱市政府(Daegu Metropolitan City Government)主辦,韓國創意內容振興院(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簡稱KOCCA)和韓國時裝產業研究院(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ashion Industry)協辦。

《韓國先驅報》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Concept Korea 2020秋冬紐約時裝週歡慶10週年〉(Concept Korea New York Fashion Week F/W 2020 celebrates 10th anniversary),內文提到「在過去10年裡,共有30個品牌和33位設計師有機會通過Concept Korea在紐約時裝週展示他們的系列。一些成功案例包括IIS,其在參加時裝秀後銷售額增長了3倍,時裝品牌KYE與紐約知名Showroom簽署了多項業務合作協議。」Concept Korea之後是挑選2至3位年輕新銳設計師參與紐約官方時裝週走秀,對象在設計與商業能力相對成熟,Concept Korea也在倫敦、巴黎、米蘭、上海等時裝週發表,但紐約時裝週是最主要舞臺。

二、首爾十靈魂(Seoul’s 10 Soul):剛出道的年輕新銳設計師時尚國家隊

1、首爾十靈魂的國際評審團挑選:

首爾十靈魂於每年舉辦首爾時裝週期間,透過邀請歐美知名時尚人士組成的評選團訪問韓國,並參觀showrooms,透過面對面現場觀察設計師系列作品,直接了解各個品牌業務狀況,進行一對一面試,這種方式增加了評審的公正性及國際視野,更不會被質疑老是由國內少數人操控名單。外籍評審委員總共挑選10位年輕新銳設計師,包括5位男裝設計師和5位女裝設計師,目前所挑選的對象,設定在剛畢業或剛出道不久的年輕設計師。

2、初期同樣重視國際媒體曝光:

2010年,第一支首爾十靈魂選擇參加巴黎的Tranoï商展,此外也參與了開雲集團(Kering)策劃的三天展示會。2011年,第二支首爾十靈魂改以裝置藝術展形式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的元帥廳(Le Hall des Maréchaux)展出。2011年《韓國時報》(Korea Times)一篇文章〈十位設計師在巴黎展出「首爾十靈魂」〉(Ten designers exhibit "Seoul’s 10 Soul" in Paris),內文提到「由首爾商務廳SBA和首爾市政府SMG共同發起的全球時尚品牌項目首爾十靈魂於9月28日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廣獲好評。這次結合了巴黎和首爾時裝週公關公司各項資源,邀請巴黎時尚界有影響力的媒體和買家約2,000人參加,包括巴黎服裝協會主席Didier Grumbach、Tranoï首席執行官Michael Hadida、L’Eclaireur買手等。」

【臺灣時裝中介組織系列】推動韓國時裝產業的要角_1.jpg
首爾十靈魂2011年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元帥廳展出。(圖/首爾市政府)

3、知名度打開後,著重「showrooms」買手市場開拓:

首爾十靈魂打出名號後,策略開始轉向和國際知名的買手店合作快閃店,與Concept Korea不同,首爾十靈魂並不參與時裝週走秀活動,重視「showrooms」買手市場開拓。入選首爾十靈魂的10位設計師,在進軍海外之前,會有第一輪和第二輪的專業諮詢,進行品牌定位和營銷策略協助。根據《韓聯社》(Yonhap News Agency)2012年6月12日發佈的新聞中,寫著一段話,「連續三年被選為首爾十靈魂的設計師Seok-Tae Lee(音譯:李錫泰)表示,設計師一個人在國外做生意真的很難,參與首爾十靈魂,幫助他進入了艱難的歐洲市場,設計師真的需要政府信任,並提供持續支持。」

首爾十靈魂一開始是由首爾市政府的首爾商務局(Seoul Business Agency)推動,但首爾商務廳(Seoul Business Agency,簡稱SBA)底下的首爾時尚中心(Seoul Fashion Center)發生嚴重弊案後,2012年改由首爾設計基金會(Seoul Design Foundation)負責。首爾十靈魂和Concept Korea,目前都是設定年輕與新銳人才,只是首爾十靈魂鎖定的是更年輕的新銳設計師。

首爾十靈魂曾到法國巴黎L’eclaireur合作策劃快閃店,開展日選定在巴黎男裝週開展的同一天開始,此外也曾在義大利米蘭的精品百貨Excelsior Milano及香港的I.T,策劃快閃店。不過這兩支時尚國家隊的計畫,在韓國不是沒有批評聲浪,《韓國先驅報》曾說,「近年來政府發起了許多項目,以在海外推廣韓國時裝設計師和時裝品牌。這些項目雖然受到時尚圈人士的歡迎,但也因經常相互重疊,效率低下。」

#2011年底,首爾時尚中心爆發嚴重標案弊案,幾乎摧毀韓國時尚產業

首爾時裝週一開始便以標案方式進行公開招標,並由純官方的首爾時尚中心(Seoul Fashion Center)負責推動,而標案隱藏的腐敗問題終於在2011年底及2012年初被媒體揭發,當時幾乎摧毀韓國時尚產業。

關於首爾時尚中心(Seoul Fashion Center)嚴重弊案,《韓國先驅報》亞洲新聞網版面(The Korea Herald/Asia News Network)在2012年2月曾有篇英文報導〈首爾時裝週混亂的情況下,設計師們分道揚鑣〉(Designers split on Seoul Fashion Week chaos),小標題為「腐敗受污的首爾時尚中心關閉,首爾時裝週尋找新的籌辦者」(Corruption-stained Seoul Fashion Center closed and SFW searches for new organizer)。這篇文章內容提到:「首爾時裝週一開始是由首爾時尚中心(Seoul Fashion Center)負責運作,該部門一直在營運包括首爾時裝週在內的17個時尚計畫,但最後事實證明,這個單位已成為腐敗的溫床。」此外文中更提到「首爾時裝週成立後,發生了政府組織運作私相授受、官員貪污、性騷擾和非法任命人員,在近期的政風調查之後,一月份發現了多達62起違規案件。結果,有15名官員受到了紀律處分,28名官員受到了警告,並且解雇了一名官員,在調查期間,有3名被指控貪污、性騷擾和非法任命人員的高官辭職。」這篇文章也提到:「韓國官員們在時裝界早已聲名狼藉,眾所周知,首爾時尚中心預算管理更是一團糟。」

#2012年,韓國找上紐約時裝週主辦單位IMG救火首爾時裝週

2012年2月,首爾市政府對外宣布希望逐漸減少政府的影響力,臨時找來主辦紐約時裝週的IMG救火,協助舉辦首爾時裝週,但是由INNOCEAN Worldwide廣告公司(現代汽車集團子公司)協助IMG執行。韓國時裝界更全面檢討首爾市政府內部人力不足,政府部門只有4到5個人負責時尚活動,承辦人員不僅要負責時裝週,還包括其他繁重業務,他們更不具時尚專業背景,很難長年持續關注首爾時裝週執行細節,時裝界更砲轟得標公司不完全了解時尚產業,沒能為韓國時裝產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無法提出專業的產業觀點及活動內容,這不也是台灣目前的情況?不論是文化部及經濟部,政府單位很多人沒有時尚產業背景,官員們有時常用自己的觀點推動時尚產業,因此常常會有為產業而產業的奇怪作法。

2012年,首爾時裝週除延續Seoul Collection,並推出Generation Next、Fashion Take-Off、Seoul Fashion Fair等活動。當年地點選在蠶室奧林匹克公園戶外和平廣場,策劃為期六天的活動。此外持續進行「捐贈伸展臺」(Donation Runway)活動,讓模特兒與青少年一起走上伸展臺,進行慈善義賣,所有義賣收入全數用來救助兒童。

韓國時尚產業的問題,當時不僅媒體及設計師公開批評,學界亦進行研究,像韓國檀國大學藝術學院時尚商品設計系(Dankook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 / Fashion Merchandise design)專任講師Kim, Hyun-joo(音譯:金賢珠)發表一篇期刊〈首爾時裝週現狀分析及中長期發展方法研究〉(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eoul Fashion Week and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its Mid-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這篇研究可以清楚了解韓國時裝產業及首爾時裝週之相關問題。

#2013年,韓國政府首次下放首爾時裝週主辦權之部份權力給民間

美國《哈芬登網路郵報》(Huffington Post)2013年5月3日的文章〈首爾時裝週邁出私有化的第一步〉(Seoul Fashion Week Takes First Successful Step toward  Privatization),專訪韓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K主席李相奉,內文提到:「2013年3月25日到2013年3月29日的首爾時裝週,由兩個單位負責共同執行首爾時裝週,首爾市政府本季繼續與私營公關公司INNOCEAN Worldwide合作,並在首爾汝矣島商業區的IFC購物中心拉開了時裝秀週的序幕。新成立的韓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K則在首爾漢南街區的藍色廣場(Blue Square)舉辧時裝秀,CFDK也在IFC購物中心舉辦了26場主要演出,首爾市政府會則負責30場。」

韓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K在2012年是由韓國國寶級設計師李相奉主導成立,李相奉從1985年便創立品牌,之後前往巴黎及紐約發展。據了解,CFDK是從2010年開始籌備,成員包括80多歲到20多歲的設計師。CFDK至今成立10年,約有300多位設計師成員,是韓國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時裝設計師品牌中介組織。

2013年,是韓國政府首次下放首爾時裝週主辦權之部份權力給民間,由於當時首爾設計基金會剛接手,處於摸索階段,首爾市政府當時只能仰賴INNOCEAN Worldwide廣告公司執行首爾時裝週,對於兩個主場地的情況,當時首爾市政府和CFDK的代表都急切地指出,雙場館並未反映兩個相關管理機構之間的任何分歧或競爭。

#2014年3月,首爾設計基金會與韓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K正式成為推動首爾時裝週既合作又對抗的夥伴關係

首爾設計基金會創立於2008年,在2011年底首爾時尚中心發生弊案後,在2013年被韓國政府指定接手首爾時尚中心推動首爾時裝週之任務,經歷了2012年找來IMG救火及2013年由INNOCEAN Worldwide出資贊助及協助執行首爾時裝週,首爾設計基金會是在2014年才正式與韓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K共同推動首爾時裝週,雙方展開既合作又對抗之夥伴關係。

據《韓國先驅報》報導,首爾設計基金會同樣面臨專責專業人員缺乏問題,只有8位工作同仁負責時尚推動,這個單位是協助首爾市政府營運時裝文化的總部及團隊,這8人的職責不僅包括首爾時裝週,還包括出口支持中心、Fashion Creative Studio的管理角色、全球時尚品牌的推廣、Modelist競賽的管理。相對於英國時裝協會BFC的專職人員,即便在疫情後仍有近40人的大組織,首爾設計基金會在負責時尚產業推廣的團隊顯得迷你,在這種情況下,同樣不可避免地要雇用廣告代理商協助大部份的計畫制訂及執行。

其實韓國一直在檢討目前的時裝產業中介組織問題,例如,2015年一篇文章〈以組織問題為重點,分析首爾時裝週的優勢和劣勢〉(An Analysis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Seoul Fashion Week with a Focus on Organisational Issues)以及2017年《韓國服裝紡織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Clothing and Textiles)的一篇期刊〈國內外時尚協會角色之比較與建議〉(Suggestions based a Comparison of the Roles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Fashion Associations),可以了解到韓國一直在檢討目前韓國時裝產業中介組織運作問題。

#首爾設計基金會非專責時尚項目的中介組織,是韓國時尚產業最大隱憂

首爾設計基金會負責幾項任務:包含運營東大門設計廣場(Dongdaemun Design Plaza,簡稱DDP)、首爾設計研究中心(Seoul Design Research Center),並且組織首爾時裝週(Seoul Fashion Week)、首爾設計週(Seoul Design Festival)、首爾建築與城市主義雙年展(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簡稱首爾雙年展)、時尚國家隊首爾十靈魂、人類城市設計獎(Human City Design Award)、首爾燈會(Seoul Light Festival)。

首爾設計基金會是韓國政府為推動設計項目而成立的組織,由政府100%的資金支援和投入。由於首爾設計基金會並非專責推動時尚產業單位,加上不確定未來是否會因政府部門經費拮据而考慮停辦首爾時裝週的情況,而且沒有人保證未來是否會再次爆發嚴重的官商勾結貪污賄賂弊案,因此韓國時裝界一直有下放首爾時裝週主辦權給民間舉辦的聲音,很多時尚產業的學術研究更有建議韓國政府應學習英國時裝協會BFC官民合作營運模式之聲浪。

#2014年,首爾時裝週主場地搬到東大門設計廣場

2014年,東大門設計廣場開始啟用正式營運,總面積為86,574平方米,最高高度為29米,地下3層、地上4層,包括藝術廳、文化中心、設計實驗室、創意市場和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五大場館設施,是首爾的地標建築之一。首爾時裝週主場地自此從蠶室奧林匹克公園遷到東大門。

#2015年,增設首爾時裝週「總監」職位,並開放企業冠名贊助

《韓國先驅報》在2015年5月20日的一篇文章〈首爾時裝週指派首任總監〉(Seoul Fashion Week Appoints First Director),內文提到「首爾時裝週因未能有效地連接設計師、國外買家與國際媒體而受到大力批評。首爾設計基金會將找來服裝設計師鄭具浩(Jung Ku-ho)擔任首任首爾時裝週執行總監。」鄭具浩在這篇文章受訪時說出:「儘管首爾時裝週雖然已有15年歷史,但仍缺乏信譽,他感到非常遺憾。」他提出三種改進首爾時裝週的方法:第一、邀請受人尊敬的外國買家和媒體來首爾時裝週,進行國際宣傳;第二、讓設計師和海外買家之間進行實際交易,並且讓與時裝秀同時舉行的時裝展,更加專業;第三、建立一個時尚資料庫,任何人都可以透過這個資料庫,獲得有關韓國設計師和時尚相關資訊。

韓國時尚產業發生弊案後的革新有二個重要人物,他們都是設計師,一位是CFDK首任主席李相奉,他以韓國第一代國寶級服裝設計師的高度,在民間推動改革,另一位是中生代服裝設計師鄭具浩,他選擇進入政府體系進行改革。鄭具浩上任後,開放韓國美妝品牌Hera冠名首爾時裝週,讓官方的首爾設計基金會能夠彈性開放企業冠名贊助,相對臺灣文化部怕開放企業冠名贊助會被攻擊及質疑是官商勾結,顯得綁手綁腳。

鄭具浩在1997年創立女裝品牌KUHO(註:臺灣中生代代表性設計師竇騰璜與張李玉菁,則在1995年創立品牌),2003年被三星集團旗下的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收購,後來續任創意總監,2010年以Hexa by KUHO入選Concept Korea,參與紐約時裝週動態秀發表。2013年離開KUHO,之後與韓國國家舞蹈團合作的多部舞蹈作品,同時也一直為韓國和外國品牌提供設計諮詢。2016年KUHO年正式進軍紐約時裝週,當年在韓國銷售額達1,000億韓元(約臺幣30億元),在韓國有66家店。

#2016年10月,成立首爾時裝週Tradeshow—Generation Next Seoul(GN_S)

鄭具浩在2016年推出首爾時裝週全新Tradeshow,名為Generation Next Seoul(GN_S),地點選在永登浦區的穆來洞(Mullae-dong, Yeongdeungpo-gu),它是由大新麵粉廠(Daesun Flour Factory)改造而成的會場,Tradeshow及Showroom一直被時尚界視為能真正創造訂單的商機。穆來洞場地也向大眾開放,參與的設計師也可以在現場銷售服裝,模特兒和名人捐贈的時尚物品,亦在此出售,設計師也可以向消費大眾提供造型技巧。鄭具浩更策劃一場論壇,為韓國設計師和時尚行業從業者提供如何制定戰略,進入全球時尚市場的建議。十位時尚導師包括帕森斯設計學院前院長Simon Collins、義大利買家協會(Italian Chamber of Buyers)負責人Mario Dell’Oglio和MC2 Showroom執行長Nathalie Cazeaud等。


#2021年,首爾時裝週開放主場地之外辦秀

首爾時裝週執行總監職位任期是兩年一任,鄭具浩總共擔任了兩任共四年的總監職位,他在2017年訂立首爾時裝週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目標。2019年,鄭具浩卸任首爾時裝週執行總監,接任的是Jeon Mi-kyeong(音譯:全美京),她是前韓國《Harper’s Bazaar》總編輯,在時尚雜誌行業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她推動首爾時裝週時裝秀保留約5%座位,以10,000韓元的價格出售給一般大眾。

首爾時裝週在東大門設計廣場主場地舉辦七年後,與其他時裝週幾乎在當地城市的歷史和象徵性場所舉辦相比,首爾時裝週的時裝秀顯得單調,許多設計師希望在一個新的空間展示他們的系列。2021年3月,首爾時裝週開放讓設計師在充滿魅力的景點辦秀,包括仙遊島公園(Seonyudo Park)、韓河畔公園(Han Riverside Park)和油罐文化園(Oil Tank Culture Park)、國立現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簡稱MMCA)、韓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設計師小量生產最強後盾—東大門服裝批發市場

當臺灣政府長年高喊臺灣機能型布料獨步全球,但似乎忘記許多大型紡織廠及成衣廠根本不接設計師小訂單。反觀韓國,訂單再小,都有亞洲最大時裝行業群聚中心東大門服裝批發市場(DDP Fashion Mall)成為最強後盾,這裡聚集面料、服裝設計、加工與物流等相關行業,共有3萬多間專門商店、5萬多家製造公司,提供設計師小量生產、價格合理、品質保固且快速交貨的服務,光這點,臺灣年輕設計師就輸在起跑點。

#K-Beauty,韓國時尚產業最強生力軍

K-Beauty的崛起與韓流有關;例如韓國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贊助2014年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該劇促使愛茉莉太平洋的護膚品和口紅產品銷量分別成長了75%和400%。《時尚商業評論》(Business of Fashion)曾報導「愛茉莉太平洋乘風破浪,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化妝品帝國之一,超越香奈兒和LVMH的美妝銷售額。」《Premium Beauty News》在2021年10月有一篇文章〈韓國是如何在美妝品界嶄露頭角〉(K-Beauty: How did Korea make its mark in the world of cosmetics?),內文提到「2020年韓國的美妝產品出口增長了兩位數(根據韓國海關總署和韓國化妝品協會的數據,增長了15%),韓國現在是世界領先的化妝品出口國之一,美妝品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2020年世界化妝品出口國中,位居第三,僅次於法國和美國。」

#「K」字行銷,是韓國專屬特色

2021年9月,南韓電視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在國際上再次掀起韓流,K-Drama也成為熱門字。2021年10月英國《BBC》中文版一篇〈從英國牛津英語詞典新增多個韓語詞匯看席捲全球的韓流文化〉,內文提到「韓流影響如此之大,以至公認的英語權威英國《牛津英語詞典》(OED)最新版本中,一口氣收錄和新增了26個韓語詞匯,包括hallyu(韓流)、K-Drama(韓劇)、hanbok(韓服)等。」而「K-Pop」一詞,更是早在2016年就被收錄於牛津字典。

韓國文化與創意產業以英文縮寫「K」字,行銷全球,例如K-Pop、K-Drama、K-Fashion、K-Beauty等,這是韓國專屬行銷策略,日本則以Cool Japan計畫行銷,臺灣文創產業應有自己的國際行銷整合性宣傳方式,而非模仿韓國在文創項目的前面加上英文縮寫「T」字,包含時尚產業,不少人說,這只會被韓國甚至外國視為抄襲,甚至會覺得是沒有創意的行銷手法。

#臺灣如何借鏡韓國時尚產業推動經驗

《中央社》2020年3月一篇文章〈走過夕陽產業華麗變身 臺灣紡織廠布局醫療成衣〉,內文提到「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指出,臺灣布的產值約占全體紡織業7成左右,並主攻機能性布料,成衣產值可能只有5%;韓國則以設計為強項,善於操作流行元素,成衣產值約占4成。世界貿易組織(WTO)2018年全球前10大紡織品出口國統計來說,第一名是中國拿下,而後有歐盟、印度、韓國等,臺灣排第7。」

韓國紡織與時尚品牌透過不同專責單位分開推動。韓國時尚界其實一直有應學習國外成立專責時尚產業中介組織之聲音,雖然韓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K亦同時協助推動首爾時裝週,或許韓國政府對過往民間服飾協會爭奪資源的情況感到困擾,韓國政府並不會特別宣傳CFDK的功勞,韓國更遲遲不敢完全下放首爾時裝週主導權給民間。其實不管是首爾設計基金會及CFDK,都沒把紡織及所謂時尚產業上中下游工作者,全部攪和在一起推動,也都沒有把他們綁成同一單位亂成一鍋粥的作法。韓國政府部門強力推動時尚產業,其實還有一個中介組織協助推動時尚產業,那就是韓國創意內容振興院(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簡稱KOCCA),之前曾介紹過,這裡就不再多提。

韓國更有強大K-Pop引領K-Fashion,韓國很多一級明星會積極穿搭韓國設計師服裝品牌及出席首爾時裝週甚至是Concept Korea的海外活動,這是韓國時尚產業會在全球造成旋風的最大原因,但臺灣很多大咖明星顧忌中國市場不太敢出席文化部策劃的時尚活動,有其政治上的考量,K Pop引領K Fashion的模式,臺灣很難學習。據悉,文化部目前在規劃成立臺灣時尚國家隊,除了建議一定要和國外四大時裝(時尚)協會合作之外,更應該學習韓國兩支時尚國家隊都有外國評審團加入,才會避免被少數有心人士所操控。

臺灣時尚設計師推廣經費非常有限的情況下,由於紡拓會策劃的Taipei in Style海外展成效不明顯,個人覺得若未來成立時尚國家隊,經濟部可考慮停辦Taipei in Style海外展,甚至未來的時裝(時尚)品牌中介組織應該負責推動全新的臺北時裝週Tradeshow或Showroom。所謂術業有專攻,紡拓會推動臺灣設計師已完成過渡任務,是時候讓紡拓會全面回歸其成立宗旨—紡織品拓展,這樣才是讓臺灣紡織品牌及時尚品牌朝向成熟發展的正確之道。

責任編輯:Ivana Yang
照片來源:首爾市政府、Kook Je Fashion Design Occupational Training College、Nora Noh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臺灣時裝中介組織系列】推動日本時裝產業的要角
【臺灣時裝中介組織系列】標案是面照妖鏡!文創產業被照出哪些問題?
【臺灣時裝中介組織系列】為何時裝品牌中介組織是推動時裝與時尚產業的要角?
年輕設計師將成為臺灣的時代精神!臺北時裝週如何協助新秀邁出第一步?
【迷航中的台灣時尚產業】外圍主宰核心!被代工思維拖垮的台灣時尚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